APP下载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激趣”艺术探究

2016-11-19王晓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激趣激发英语教学

王晓艳

【摘 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本文立足中职英语学科,探究教学中的“激趣”艺术。从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前提,以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调整,教育方法的转变进行阐述,引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着重阐述交际法的运用,“激趣”艺术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的呆板格局,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融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激趣”艺术;交际手法;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认识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中职教育改革更是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

一、愉快氛围的创设——学生兴趣形成的条件

人的认识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感情对学习有不痛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人愉快时对情感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良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1.趣味导课,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2.教唱歌曲、兴味盎然

心理学家费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有些短语、句型结构不容易掌握,例如one...the other,学生会依据汉语的思维把它们记成 one...other。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我教学生唱Two Little Black Birds。通过学唱这支歌,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这一短语。

二、交际手法的运用——学生兴趣形成的途径

近年来英语已变得越来越普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已不仅仅是听、说、读、写了通,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实际交际能力,其中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而学生英语教学大纲也提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1.调动各种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以及提高口语的兴趣

口语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语言的习得,也有利于口语水平的正常发挥。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态度、自信心、焦虑等几方面。动机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态度就是学生对目标语及目标语民族的评价性的反映。动机明确强烈,学习态度端正,对目标语及目标语民族有好感,则学习动力巨大,兴趣盎然。

2.加强听力训练,不断输入标准的语音语调,并进行反复的模仿

语音语调是英语口语水平的表现形式,决定口语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母语对语音语调的负迁移,我们要学生加强听力训练。尽量多的输入标准的语音语调,对其进行模仿,然后对自己的语音语调进行自我纠正。地方方言很容易对英语的语音语调产生负面的影响,即负迁移。对于地方口音很重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鼓励学生在课上在课下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存,多听,听磁带、广播、电影、英文歌或听外教说话,多模仿,模仿所听到的地道的语音语调并长期坚持练习,摆脱母语(包括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干扰,提高英语的发音。

3.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要培养英语思维,首先要听地道的英语,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的东西储存到记忆里,克服母语的干扰,即负迁移。直接用英语表达。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口语水平自然就得到了质的提高。

4.文化导入,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语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工具。教师不仅要教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兴趣。我在课堂上坚持用英语进行对话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总之,“激趣”艺术抓住中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改变那种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的呆板格局,加速课堂双边活动的实现,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活跃气氛,融洽情感,有利于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激趣”艺术的美学特征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这是它为深得管大教育者亲睐的原因所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学生不是作为旁观者或等待者,而是作为活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时候,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在他们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

[2]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界,1997年第1期.

[3]杜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激趣激发英语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