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6-11-19刘丹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习惯素养

刘丹凤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基本理念里具体解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语文素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重视语言积累

评判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我们常用满腹经纶、能说会写来衡量,这就是语言的积累。重视语言积累是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古代学者都颇为注重多读、熟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多读、熟读、多积累。现在,如何通过语言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课题。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听写生字词、诗词默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扩写句子,在课堂交流对话调动日常积累,使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语言交汇。如学习《鹤群》这篇文章时,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写鹤的文章。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句子扩展开来,课后让学生制作《鹤群翔空》语言积累卡。此外,教师以课前搜集资料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途径。

二、增强学习自信心

语文课程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这是符合学习规律的,也是可能实现的教学目标。每个人都有习得母语,运用母语的亲身经历,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到了初中,学生已有相当的语文能力和各方面的素养,引导他们回顾自身的语文能力不断增强的历程,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经验,感受其中的无穷妙趣,定能使他们由衷地生出一种自豪感,从而增强提高语文素养的信心。

三、营造文化氛围

语文所承担的文化价值是极为广泛的。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极为浓郁的国度里,语文课要注重文化氛围的渲染。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颇具文化底蕴的著作。如在教陶渊明的《饮酒》时,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悟隐逸的文化内涵,体味诗人文化底蕴。学生因为动情动心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好。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渲染熏陶下,提高对美的艺术文化价值的鉴赏力,人文精神方能在体悟中得以落到实处。同时,重视通过课外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到“词的源泉”去旅行。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学,应该能引导学生更细致入微地体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内心更丰富。使其感到愉悦,有收获成就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发学习语文的“第一推动力”。

四、培养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你能培养起语文兴趣,并把它当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向语文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心理倾向,是推动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稳定的课堂教学水平是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总是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教学中每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不断地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五、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言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教学常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严格要求学生等,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六、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

某教育学家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有诗人的气质、文学的情怀。在课堂上,要以情趣激发学生的情趣,以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的思想,让语文课充满飞扬的激情。同时语文教师应是语文的化身,举手投足应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气息。因此,强调教师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是永不过时的真理,而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应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之,“素养”不但靠“教”,更靠“养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环境,持之以恒地开展日常语言的积累活动,把握每个机会训练学生语感,并让学生在体验与对话中学习语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应当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讲究教学艺术,创设寓于美感教学情景,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习惯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