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实证研究

2016-11-19殷善福何蒲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殷善福 何蒲明

摘要:通过对广东、河南、青海省和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分析得知,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扩大、稳定到缩小的趋势;相对而言,青海省的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最大,广东、河南和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不大;青海省的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与广东、河南和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的变化呈先拉大、后缩小的倒“V”型,其倒“V”型的顶部出现在2001年;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省、河南省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最后,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的建议。

关键词: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4-1042-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4.057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Income Gap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he East, Central and West Region of China

——Taking Guangdong, Henan and Qinghai Province as Examples

YIN Shan-fu,HE Pu-ming

(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Economics,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Hubei,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ed the changing trends of the income gap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Guangdong, Henan and Qinghai Provinces, it concluded that the income gap went through widening-stable-narrowing trend. Relatively speaking, the income gap of Qinghai province was the biggest, while that of Guangdong, Henan and the nation was not so big. Compared with Guangdong, Henan and the nation, the income difference in Qinghai province was increasing first, and then narrowing to the inverted “V” style, which exwalsted in 2001. This situation was mainly due to the income gap of the rural residents. Finally, countermea sures for further promot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intensif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ast, central and west region; the income gap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79 — 2006年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但是2007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随着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疑虑。因为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历史、现状以及趋势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其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因势利导,促进其向合理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选择说明

由于各种统计年鉴中关于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统计数据的期限较短,所可查文献仅从2004年开始,而且到了2007年,统计口径又发生了变化,变为东中西和东北四部。所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直接进行实证分析似乎不太可行。笔者也尝试用相关统计数据自行计算,比如以计算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为例,以东部地区各个省(市)的人口除以11个省(市)的人口为权数,对1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收入进行加权,得到11个省(市)各自的城镇居民收入,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其农村居民收入。依此计算中部和西部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但是将所计算得到的数据和可能获得的少数几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存在很大的误差。所以,从理论上讲,上述计算方法虽可行,但在实际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因此,此方法不可用。经过一系列分析比较,故改为在东、中、西部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进行分析。在所可能获得的1991 — 2012年的各省级数据中,按照“GDP总额和人均GDP离各部平均值最近的省份”这个标准进行选择,最后发现广东、河南和青海三省在各部中最符合这个标准,因此,最后选择广东、河南和青海三省为代表分析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选择的是相对差距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所选的数据为1991 — 2012年广东、河南和青海三省以及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2 — 2013年)。

2 实证研究

2.1 广东、河南、青海三省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互比较

为了分析和比较广东、河南和青海三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以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参照系数。

首先,将广东、河南、青海三省与全国平均差距进行比较(图1)。观察这个图形,发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这四条曲线的长期趋势有相似的变化特征。这四条曲线的长期趋势是不断上升的;从1991年至1998年是第一个起伏,从1998年至2012年可以看作是第二个起伏;在第二个起伏中,值得注意的是,从1998年至2001年,四条曲线上升较快,但过了2001年后保持相对稳定,但在2010 — 2012年似乎有下降的趋势。这两年之所以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广东、河南和青海三省与全国数据相比,同样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要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二者的差以青海省尤为显著,因此,青海省的下降更明显,更陡峭。第二,从四条曲线所反映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青海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次之,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三,河南的最小。但总体来看,全国、广东、河南三者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差并不太大。第三,从四条曲线相互之间的差距来看,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三者的差距大,其中与河南的差距最大,与广东的次之,与全国的差距最小。

当然,图1并不是说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河南与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广东差别不大,二者的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比较大,只不过是二者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相差不大而已。

2.2 青海与广东、河南和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的倒“V”型比较

通过对广东、河南、青海三省与全国平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相互比较后可知,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三者的差距大,而全国、广东、河南三者之间相差不大。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三者的差距动态。为此,首先计算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然后将其绘制成三条曲线(图2)。

从图2中可以发现,在1991 — 2012年间,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呈现一种倒“V”型,其倒“V”型的顶部出现在2001年,说明该年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最大。因此,可将2001年看作是一个分水岭。将曲线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91 — 2001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上升趋势非常明显;2001 — 2012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虽然有所起伏,但总体上呈缩小趋势,特别是2010 — 2012年,缩小趋势更加明显。

2.3 青海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分析

为了对青海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差距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利用图3分别比较青海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青海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从图3可以看出,1991 — 2012年间,青海与广东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都经历了一个从上升到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看,两个省份之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要比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二者的差距由非常微小至逐渐扩大,然后保持相对稳定。青海与河南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两个省份之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要比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青海与全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及青海与全国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都略有上升,但还是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说明,青海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的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要高于青海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的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由此可以初步推断,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其他三者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然后,进一步分别计算青海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然后分别计算青海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之差,青海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之差。这样就得到六组收入增长率之差的数据,将其计算结果绘制成表1。

1991年青海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河南、广东和全国的都小,但到了2012年却比后三者都大。可以从1991 — 2012年间四者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来寻找原因。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2 — 2012年间,青海的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长率是最低的,而城镇居民平均增长率仅次于河南,虽然河南的城镇居民平均增长率最高,但是河南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也是最高的。所以,总的来说,之所以广东、河南、青海三省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四条曲线的长期趋势是不断上升的,但青海省的上升更快,这是由青海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相对较快,而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相对较慢所造成的。

2.4 青海与广东、河南和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的倒“V”型原因分析

从图2中已知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呈现一种倒“V”型,其倒V”型的顶部出现在2001年,其差距之差经历了从扩大到收窄的趋势。可以用分段的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长率的变化(表2)进行解释。

从表2可以看出,1991 — 2000年,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之所以呈扩大的态势,主要是因为在这期间,青海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之差较之广东、河南以及全国来说是最大的,城市居民收入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长率。而2002 — 2012年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差之所以呈缩小的态势,其原因正好与之相反,特别是2010 — 2012年缩小趋势更加明显。在这3年中,青海、广东、河南以及全国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率,尤其是以青海省高出最多。而倒“V”型的顶部之所以出现在2001年,同样是因为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之差在这一年达到最大。

3 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3.1 基本结论

1)总的来讲,从1991 — 2012年,广东、河南、青海三省和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但近年来,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从稳定到缩小的趋势,特别是2010 — 2012年,下降趋势明显。相对而言,青海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广东、河南和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差不大。这主要是因为青海省的城镇居民收入相对增加较快,而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相对较慢所造成的。

2)青海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河南和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呈先拉大,后缩小的倒“V”型,其倒“V”型的顶部出现在2001年。主要是因为1991 — 2000年青海省城市居民收入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长率,而2002 — 2012年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长率反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平均增长率。

3)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广东省、河南省以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3.2 政策启示

1)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历史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的变迁、产业结构状况、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要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第一,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西部地区资源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创造条件。第二,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把过去只有城市和发达地区才能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中西部,送到农村。第三,科技投入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大力引导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同时,通过科技投入的倾斜,使其能够对引进的产业和创新性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推出“沿海发展战略”。依附于中央的强大政策扶持,借助沿海地区本身较为良好的比较优势,沿海经济开始起飞。1990年以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使沿海地区经济髙速发展,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表现之一就是以青海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和以广东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不断拉大。为了兼顾公平与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央及时推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及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为此批准设立了一序列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功能区和经济新区。比如2007年11月批准的长株潭试验区,12月份批准的武汉试验区,以及随后陆续批准的重庆的两江新区、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西咸新区、兰州新区、乌鲁木齐高新区,中原经济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新区不断增多,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不仅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3)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加大西部大开发上。因为就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与中部、东部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差距最大。以青海省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与中部、东部以及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主要是得益于实施了10多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于2000年正式提出,2001年真正开始全面实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0多年,是西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21世纪头10年的良好发展势头为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要进一步依靠市场机制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广泛推进东部和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朱志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9ecc80100kw7u.html,2010-08-17.

[2] 吳湘玲,孙亚平.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6(11):34-38.

[3] 王培暄.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2(8):55-58.

[4] 刘永萍,杨伟锋,支小军.我国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分析——以新疆、广东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1):133-135.

[5] 冯 云,王维国.教育投入差距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