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区位棕地再利用方式探讨

2016-11-19吴亚娜杨君刘长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宜章县效益分析土地利用

吴亚娜 杨君 刘长红 等

摘要:选取位于县城、城乡结合部、矿区等地的典型棕地案例,利用GPS和Google Earth定位棕地位置,结合重心法、层次分析法、耕地地力评价等方法,探索不同区位棕地最佳的再利用方式,总结棕地再利用的规律。结果显示,县城棕地经济价值高,再利用方式首选为商业用地;城乡结合部棕地再利用方式有多种选择,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公共用地为最佳利用方式;矿区棕地应注重土地修复和耕地恢复。

关键词:土地利用;棕地再开发;效益分析;宜章县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4-089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4.019

Discussion on Brownfields Re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Locations

WU Ya-na,YANG Jun,LIU Chang-hong,YU Lu-ying,YAO Lun-shuang,WANG Feng-ju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Selected typical brownfields in county, rural-urban fringe zone, mining area and so on, positioned the location through GPS and Google Earth, based on centroid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evaluation to explore the best way of different brownfields using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en summarized the law of the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rownfields in county internal had high economic value, so the commercial land use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brownfields in rural-urban continuum had many redevelopment mode, the best mode seleted throug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public land reuse; the land restoration and recovery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area brownfields.

Key words: land use;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benefit analysis; Yizhang county

棕地(Brownfield)又被称为褐地,美国环保署将其定义为“已废弃、闲置或未被完全利用的土地,其扩展或再开发受已存在的或潜在的环境污染而变得复杂”[1]。棕地再利用可以带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欧美国家在棕地治理和再利用方面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机制和经验,中国部分学者和专家总结了欧美国家在棕地治理方面的经验[2-6]。通过实地调查及综合文献的阅读,将棕地定义为因存在一定程度污染而已经废弃或因具有潜在污染危险而未充分利用的土地。比如废弃的工厂、矿区、加油站、仓库、机场等。本研究分析棕地的范围不仅是指城市内部,也包括位于城乡结合部、乡镇等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和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棕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用地,将会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棕地再利用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两型社会建设。本研究根据宜章县调查的不同区位棕地,选取适当的方法对棕地再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以选出最佳利用方式。

1 研究区域概况

宜章县位于湖南省南端,地处南岭山脉中段,骑田岭南麓。位于东经112°37′35″-113°20′29″,北纬24°53′38″-25°41′53″之间。南北两端高,中部地势低,水系呈扇形,地形呈阶梯形。东与汝城县和广东省乐昌市为邻,南与广东省阳山县和乳源县交界,西与临武县和广东省连州市相连,北与北湖区、苏仙区、资兴市接壤。宜章县有湖南的“南大门”、“有色金属之乡”、“煤炭之乡”之称。地质勘探初步查明有9类36种矿藏,广泛分布在宜章县20多个乡镇,尤以煤炭著称,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的表层储量达1.28×108 t,目前可开采量5.069×107 t,主要分布在梅田、麻田、浆水、长村、杨梅山、关溪等乡镇,钨、锡、铅、锌、锰、锑等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也较大。宜章县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北侧,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各种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强烈,属地质灾害易发区。2012年宜章县境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69处,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达12 000人。宜章县是资源大县,有色金属和煤炭等矿藏资源丰富,棕地成因多为资源性产业和采矿造成,市场竞争工厂倒闭其次,规划再次,还有工厂本身存在污染。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选取

不同区位的棕地各有特色,再利用的过程也各有特点,本研究从棕地的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再利用方式进行探讨。实地调查获取小区房价等基本信息,GPS确定棕地的地理坐标;耕地地力结果数据来源于2009年宜章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

宜章县食品加工厂位于宜章县县城,条件优越,选取重心法,检验其是否位于宜章县经济中心区域,从土地的经济价值探索其最佳的再利用模式。

宜章县糖厂位于宜章县双溪新城开发新区,再利用方式有多种选择,采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再利用的最佳方式。

矿区棕地多位于乡镇乡村地区,采矿对乡村耕地和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矿区棕地分布范围广,涉及多个乡镇。中国耕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宜章县杨梅山矿区棕地是在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探索其再利用方式。

3 棕地再利用方式探讨实例分析

3.1 宜章县食品加工厂——基于重心法再利用方式探讨

重心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的研究[7-10],根据物理学的区域重心模型:

X=■MiXi/■Mi

Y=■MiYi/■Mi

式中,Mi为所选点所小区的平均房价,Xi和Yi 则为所选点的经纬度。

在宜章县各个方位选取8个居民小区,利用GPS技术和Google Earth定位,调查房价,计算宜章县经济中心的所在经纬度,数据见表1。

计算宜章县经济重心位坐标为112.944 436°E,25.400 048°N,通过Mapgis和Google Earth定位,此点正好位于经济繁华区域。以该点为圆心,该点至宜章县府前街繁华地带为半径画圈,结果显示,此圈包括了宜章县府前街、民主中路以南、宜兴路以东、南京中路以北、文明路以西在内商业地带,所以该点作为宜章县经济中心合理。

宜章县食品加工厂坐标为112.945 078°E,25.398 870°N,经定位该棕地位于宜章县经济繁华圈的东南方向。该棕地位于宜章县玉溪河边,东临老107国道即宜章县文明路,南邻南京洞商业圈,处于经济繁华区域。单从地理位置来看,该棕地作为经济用地开发,获得效益高;经济效益上,能增加周边土地的价值,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社会方面上,增加就业岗位,能减少安全隐患;在生态效益上,改变了原来对流水有污染的作业,能有效的改善周边环境和水质。

3.2 宜章县糖厂——基于层次分析法再利用方式探讨

在研究者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及调查的棕地资料实况,建立棕地再利用效益分析指标体系,该指标共有三层,其中目标层为棕地再利用效益;三个准则层细分为16个指标层[1,11]。指标体系见表2。

3.2.1 两两对比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利用两两对比法对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12-14]。各个指标层分别利用两两对比法比较其重要性。

计算公式为:Di=Ai×Vi,其中■Di=1,Di为指标权重,Ai为准则层比较值,Vi为指标层对比值。

3.2.2 指标赋值 宜章县糖厂现位于城乡结合部,此块棕地已划入宜章县新区范围。此块棕地再利用方式有四类:方案1(工业用地)、方案2(商业用地)、方案3(住宅用地)、方案4(公共用地)。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公式,Yij=Vij/Vi(正相关);Yij=Vi/Vij(负相关)。Vi为Vi平均值。

3.2.3 各个方案得分计 棕地再利用效益分析结果等于各个指标得分相加,利用公式Di(W)=■Yijwj计算棕地再利用效益分析总值。Yij为指标标准化处理值,wj为指标Vj权重系数,Di(W)为棕地再利用效益综合得分值。得分越高,说明棕地再利用方案效益越高,最高分方案为最佳利用方案。

结果(表3)显示,D1

宜章县规划此棕地所在区域为集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和生态休闲中心为一体的新城区,有政策和规划的支持,促使此块棕地再利用节奏加快。方案4与方案3仅相差0.102分,2个方案再利用方式对土地整理和修复的要求基本相同,但规划倾向于建成为政府用地,同时公共用地的就业、税收、改善环境等效益优于住宅用地,此处最佳方案为公共用地是合理的。

3.3 煤田镇矿区棕地——基于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的再利用方式探讨

梅田镇煤矿区是一个典型矿区棕地,煤矿主要分布在龙村、荷叶塘村、夏塘村、上寮村、梅田村等,由于利益驱使、监管缺失,煤炭被无节制挖采,在挖采的过程中也没有注意环境保护、土地回填,造成土地塌陷,大量耕地遭到破坏,居民房屋受损,当地村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耕地抛荒,房屋空置,土地受损面积大。

从宜章县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获取宜章县梅田镇的耕地地力结果,结果(表4、图1)表明,宜章县梅田镇的耕地地力情况在27乡镇中排名靠前。宜章县耕地总面积约为37 958.92 hm2,梅田镇占1 733.34 hm2,在27个乡镇中排第11位,其中一级和二级地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5位,排名靠前,说明梅田镇的耕地质量较好。从梅田镇整体的耕地地力情况来看,一、二、三级的耕地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49.4%,近50.0%;六级和七级耕地所占比重仅为12.6%,其中七级耕地只占0.4%。从整体的排名来看,梅田镇优质耕地多,耕地质量较好。

宜章县人均耕地少,仅为453.6 m2,低于全国水平。梅田镇的耕地质量较好,应该注重保护好目前耕地质量并积极做好对已损坏耕地的恢复,减少矿区棕地对耕地的破坏。矿区棕地面积大,囊括耕地面积多,应加快矿区棕地耕地恢复,回填土地,减少耕地浪费,这对保护耕地以及缓解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4 小结

棕地的再利用需综合考虑棕地自身和外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不同区位棕地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再利用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中国土地资源稀缺,特别是城市人地矛盾突出,位于县城的棕地应多考虑其土地经济价值,作为商业用地应为首选,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城乡结合部的棕地有多种,可供选择再利用方式,应对各个再利用方式进行综合权衡,选出最佳的利用方式。乡镇矿区棕地,应多考虑其耕地情况,看是否能最大可能地对破坏的耕地进行修复,提高耕地质量,加快耕地的再利用,恢复矿区棕地生态。中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和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两型社会的建设对环境和土地利用提出新要求,而棕地作为其中一类特殊的用地,其再利用既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又有利于建设两型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 琳,李 影,李 娟.国外棕地价值评估的方法与实践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4):131-136.

[2] 毛春梅,姜明珠.城市棕地再开发风险与对策-基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视角[J].建筑经济,2013(9):84-86.

[3] 郭 鹏,梁燕华,苏海棠.美国棕地治理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科学,2010,36(3):73-76.

[4] 贺俏毅,陈 松.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棕地再开发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5):96-99.

[5] 权亚玲.欧洲城市棕地重建的最新实践经验-以BERI项目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2010,25(4):56-61.

[6] 曹 康,金 涛.国外“棕地再开发”土地利用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124-129.

[7] 叶明确.1978-2008年中国經济重心迁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32(4):12-18.

[8] 李创新,马耀峰,张佑印,等.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客流与收入时空动态演化与错位-重力模型的实证[J].经济地理,2010, 30(8):1373-1377.

[9] 曾 鹏,蒋团标,廉 超.基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的新疆反边缘化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1):32-39.

[10] 陈志刚,王 青,黄贤金,等.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7,27(4):457 -462.

[11] 于明洁,郭 鹏,朱煜明.基于方法集的棕地再开发项目组合评价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20(3):119-126.

[12] 朱煜明,刘庆芬,苏海棠,等.基于结构方程的棕地再开发评价指标体系优化[J].工业工程,2011,14(6):65-69.

[13] 徐 海,罗周全,王雪艳.地下金属矿山合理产能灰色关联优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3):327-330.

[14] 朱为民,李 想,陈 国,等.基于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某铁矿采空区危险度评定[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1,2(4):71-75.

猜你喜欢

宜章县效益分析土地利用
宜章: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浅谈村庄连片编制规划的判断标准——以《郴州市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洞片区乡村振兴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0 -2035年)》为例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南省 宜章县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宜章县成功救治一只藏酋猴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