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江西女性文学传播论
2016-11-19石吉梅
【摘要】运用目录学、文献学等基本知识,系统地查阅清朝江西的地方志、人物传略及诗词选集等,尽最大可能搜集原始资料,梳理清朝江西女性文学在刊刻传播方面的脉络,为勾勒出清朝江西女性文学的概貌、填补清朝江西女性文学系统研究的空白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江西;清朝;女性文学;刊刻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播论主要从作品刊刻的多少、被接受的范围等角度来进行论述,从而观察清朝江西女性文学的地位。作品的传播在文学中占重要地位,它直接决定了作品能否被读者接受及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决定了作家在文史上的影响及作品的社会价值。本文从专集的刊刻方面对清朝江西的女性文学作一个综述,考察她们作品的传播历程,透视她们被历史淹没的命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女性的创作环境及女性文学的地位。
粗略统计,江西女性作家中有专集遗世的达一百六十三人,但这些作品能够得以刊刻进入传播领域的却不到三分之一,保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根据刊刻者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清朝江西女性作品的刊刻分成五类:
1.由夫婿刊刻,有清早期的朱中楣、许权,中叶的甘启华、沈凤、朱淑凤、杨媛、萧恒贞,晚期的杨霞、王纫佩、彭若梅、俞镜秋、左又宜、陈玉瑛。
2.由父兄刊刻,有清中叶的宋鸣琼、黄帘珠、黄秩蘅,晚期的郑婧玉、李恒、李萃、高淑宜、金环秀。
3.由子侄辈刊刻,有清中叶的范淑、李乔松。
4.由他人刊刻,有清早期的贺桂、刘淑、张取,中期的黄玉润、吴芸华、黄韵兰,晚期的易圭英、刘韵芳。
5.刊刻人不详。有清中叶的彭贞、孙云凤、曹慎仪、蔡紫琼、万梦丹、朱荣珍、蔡泽苕,晚期的丁鹤贞、邓彩鸾、丁善仪、刘韵、胡凯姒、戴烜姒、蔡寄尘、李梅魂、周炼霞、刘高兰,另有生卒年不详的金璞、黎漱芳。
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江西女性作品在传播方面的几个重要特征:
其一,清朝江西一百六十三位女性作家共有一百九十六种作品,其中五十位作家的五十五种作品得以付之枣梨;这五十位作家中又有二十一位作家的二十六种作品是以合刻的形式进入传播领域的。所谓合刻,事实上几乎都是依附在男性文人的作品集后;而黄帘珠、朱淑凤的《孝烈合稿》、蔡紫琼、万梦丹、朱荣珍、蔡泽苕的《林下清风集》和俞镜秋、李恒、李萃的《李氏闺媛诗钞》这三部纯女性的合刻本又明显是男性社会家族特质的产物,这从作品的传播角度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清朝江西女性文学的依附地位及被男性制约的命运。
其二,在清朝江西,男性文人(特别是夫婿)对推动女性文学起到重要作用,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已知的刊刻者中,最为得力的是夫婿。无怪乎随园弟子骆绮兰在痛陈“闺秀之传难乎其难时”特别指出:“至闺秀幸而配风雅之士,相为倡和,自必爱惜而流传之,不至泯灭。或所遇非人,且不解咿唔为何事,将以诗稿覆醯甕矣。”(《听秋馆闺中同人集·序》)无论是为了纪念爱妻,还是如胡适所指出的:“所以一般稍通文墨的丈夫都希望有才女做他们的玩物,替他们的老婆刻集子送人,要人知道他们的艳福。”(《三百年间的女作家:〈清闺秀艺文略序〉》)风雅的夫婿无疑成为推动清代江西女性文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并为女性作品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三,清代江西女性作品付梓的比例小,每次印刷的数量、传播的范围又是相当有限,往往只在少数人手里传、存、藏、阅。要产生较为广泛深远的文学效应和社会影响,闺彦作品的传播更主要地依赖大量的诗词选本、总集及其他文献的著录,主要有《江西诗征》《国朝闺阁诗钞》,《国朝闺阁诗钞续编》《国朝闺秀诗柳絮集》《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历代妇女著作考》《豫章才女诗词评注》等,这些作品涵盖了清朝江西女性作家和作品的绝大部分的著录。
就诗词选集而言,《江西诗征》首开搜罗之功,它采录的诗人每家少至一则,多至三四十篇,所录作品又分别被蔡殿齐、黄秩模转载。道光至同治年间,是江西女性作品传播的黄金时期,《国朝闺阁诗钞》及《续编》《国朝闺秀诗柳絮集》相继问世,成为江西女性史上一大盛事。前者全,作者不过百二十家(包括其他地方的女性诗人),但每家多至六七十篇,少亦不下于十篇,基本上能反映该作者的诗歌概貌;后者广,通常每人寥寥数篇,多亦不过数十,但收录作者较多,基本上反映了清朝前期、中期(特别是中期)女性诗歌发展的总貌。两书珠联璧合,相辅而行,保存女性作品功不可没。
不幸的是,清朝后期战乱频繁,江西女性作品损失尤大。新中国成立后,魏向炎在前三者的基础上编纂了《豫章才女诗词评注》,该书保存了一部分清朝晚期的女性诗词,填补了这一项空白,难能可贵的是该书打破了曾、蔡、黄的禁忌,选录了刘淑的大量诗词,还历史女英雄一席之地;另外,对这些女性作品加以评注,利于后人的理解,也是此书的创新之处。
从作品刊刻的有限性可以看出清朝江西女性作品传播上的苍白无力,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女性的写作环境和生存地位。沧海遗珠,更多优秀的女性作品需要被发掘传播,以便于为现在的女性文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燠.江西诗征[M].嘉庆九年南城曾燠赏雨茅屋刻本.
[2]蔡殿齐.国朝闺阁诗钞[M].道光二十四年嫏嬛别馆刊本.
[3]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M].上海:上海书店,1987.
[5]沈善宝.名媛诗话[M].续修四库全书本.
[6]姚品文.江西历代才媛小传(上、中、下)[J].社科情报与资料,1986.
[7]石吉梅.清朝江西妇女著作补考[J].现代语文,2006(28).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