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
2016-11-19吴昌飞
吴昌飞
【摘要】微写作正是伴随微博、微信等“微”社交工具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最开始的微博,逐渐发展到微故事,再有各种随之而产生的“微文体”,微写作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写作的体制。由于当代学生已经充分接触这些“微文体”,并且成为微博、微信阅读与发送的主体,微写作也越来越多受到教育学者的关心。本文旨在简单介绍微写作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并运用微写作教学,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起到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写作;微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微写作教学,就是将微写作的思路进一步打开,运用到字词、阅读、写作等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现在已经有许多教师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尝试。微写作作为一种文体可能还并没有被语文写作主流完全接受,但对微写作教学的探索却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正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
一、微写作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微写作教学在字词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字词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小学教学中,侧重于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字的认读与书写,较为机械性,是因为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没有这些字词的积累,学生就很难开展学习,不仅是语文课程的学习,也包括其他的一些学科。到了初中阶段,语文字词的学习也是不能间断的,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教师不会放过多精力监督学生反复重复字词,以达到熟练记忆的目的。在这个阶段的字词教学中完全可以尝试微写作教学,将字词的学习与写作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微解字”。将比较复杂的字拆分成几个简单的字,并加以解释,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记忆,更能够增加学习乐趣,增加学生的哲理性思考。
(二)微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微写作不仅强调的是语言的“微”,同时也注重内容的完整。也就是说,缩小的是语言字数,却要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出完整的含义。在语文阅读中,尤其是古文的学习中,我们总是会有言不尽意的感觉,例如一些诗句的翻译,古人仅用短短两行话,就能把我们用一篇文章都描绘不尽的景象与心情传神地展现出来,因此总是有人感叹,诗歌是不能用现代文翻译的。将微写作教学运用与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所感。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初读文章的感觉,也可以表达学习过后的感受,也可用于人物、背景的介绍中,实际上,当学生能够用简练的语言道出文章中的真谛时,就证明对文章理解到位了。例如曾经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们用“微写作”的形式,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且最好是能引用一些《红楼梦》中的诗句,在学生中不乏佳作,许多学生都既写出了曹雪芹一生的荒凉,又展现了他对《红楼梦》的用心。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微写作教学,真正将读与写巧妙地结合,往往能够训练学生从深层次、实质上看待文章,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三)微写作教学运用于写作教学
微写作运用与写作教学,主要就是通过微写作的练习,逐渐积累写作能力以及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在不断积累中提高写作水平。微写作要求语言精练,对于写作语言的锤炼至关重要;同时也要求内涵丰富,对于学生概括能力、在写作时传神的表现,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关于微写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如何运用的思考
在初中教学中运用微写作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受到教育家的肯定,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较好的尝试。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写作教学模式做出了如下思考:
(一)小处着手的引导
在最初运用微写作教学模式时,学生可能并不会适应,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教师可以先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例如,在某位作家的纪念日时引导学生创作一条微博纪念这位作家,让学生初步尝试微写作。另一方面是要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语文学科不仅要教学生识文认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够使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小微之处见真知。
(二)从见微知著到精简凝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可能更多的是如何长篇大论的描述,包括看图作文中将一幅画面描述成短小的作文;诗词翻译中,将诗句翻译成文段,无论学生是否接受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实际上,想要成功运用微写作教学,就要先让学生对“微”有一个感受。笔者曾经在一次语文写作教学中做出了尝试,举李商隐《锦瑟》的例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由于学生已经学过这些内容,并不觉得陌生,笔者引导学生从这几句诗中引出四个成语、四个典故、四个故事、四段史料,在向学生充分展示后,学生对于语言的神奇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结语
近年来,已有北京在高考时尝试将作文划分为微写作与常规作文两道题,微写作在教育界的地位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但是想要成功地将微写作教学运用到教学中,仍需要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2).
[2]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7).
[3]张涛甫.微博时代的新读写[J].党政干部参考,2011(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