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语用教学观”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
2016-11-19闫井娟
闫井娟
【摘要】“文采”的写作训练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可掉以轻心.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运用“积极语用教学观”的理论,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 ,从感受、领悟、升华三个维度进行教学,就有可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积极语用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阅读材料中体会文采的内涵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关于“文采”的感性认识,一般地说较为肤浅,在他们的头脑中总认为“文采”很神秘,甚至可以说“文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他们关于“文采”的理性认识,一般地说还没有建立起来,即使能对此说上几句,也只是认为所谓“文采”就是语言漂亮,辞藻丰富,句式参差,色彩绚烂,多讲究了一些修辞手法等等而已(此为鹦鹉学舌,照搬教材结论)。而对于“文采”是思想与语言的血肉相连(作家老舍语),文与质的辩证统一的道理却知之甚少,甚至浑然不知。当然,对于“文采”的介绍,不能采取大学讲授“文章学”的方法,将“文采”的种种观点、百家之言一股脑儿地灌输给他们 ;只能从感性到理性,从对具体材料的对比中去让他们慢慢体会什么是“文采”,不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二、在师生互动教学中理解文采的深意
对于高中生来说,对“文采”的“感受”只能算是理解的基础,而要真切而正确地理解 它,还需要在对典范的文字和语段的师生互动赏析的基础上去强化它并深化它,去体会语言与思想是如何水乳交融的,文与质是如何辩证统一的。在此基础上,消除高中生关于“文采”的种种误解,在今后的写作中甚至在文风上对“文采”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建立起健康的马克思主义的文风。笔者基于老舍先生有关思想与文字水乳交融的有关论述,文章学里关于文与质的辩证统一的原理,精心选择了四则语段进行训练。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地采用“人教社”的教材里的语段要好得多。
积极语用教学观认为,“作为母语课堂必须给学生留足语用的空白,包括内语用的‘思维留白和外语用的‘时间留白。”一方面,只有教师不以自己、权威或书本上的观点干预学生,留给他们自主体验、自由思考的心灵空间,后者才可能释放自身的思维能量,为感官的外语用奠定坚实的基石;另一方面,只有提供在场的每位学生以时间为形式的合法契机,使之主动表达、积极表现、展示自我,“才能够促进母语课堂走向积极语用的高妙境界:从接受到表达,从表达到表现,从表现到创造”。
通过对这些包含思想和语言,文质统一的语言片段的解读、评论,学生们已经明白了思想和语言、文与质是如何体现出文采的。而他们经过对文段的评析,释放了他们的母语表达力,释放出来了他们精彩、独特和多元的思想力 ,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创造力的萌芽。
三、在师生共同学习文章中掌握文采的精神实质
对“文采”的理解,高中学生是从感受阶段到领悟阶段乃至升华阶段渐次加深的,“感受”阶段是感性认识,“领悟”阶段也只是到理性阶段的过渡。要让感觉和领悟到了的东西升华,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对于“文采”的掌握,当然,也只能靠上升到了理论高度的文章学的知识来观照。因而,适当地介绍文章学上的有关论述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文采不是高谈阔论,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服务于内容需要的最佳形式。我们提倡注重文采,并不是以辞害意,哗众取宠,而是要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文采的力量就蕴藏在对内容的生动诠释中,贯穿于与受众的交流中能。有了一个好的思想,一个新的观点,如果再加上有一定的文采,无疑作用会更大,效果会更好。
四、结语
积极语用教学观是在反思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消极语用异象后提出的。它摒弃了以“思政中心论”“语文工具论”“语感中心说”为标志的消极语用及其背后的主流观念,大力倡导积极语用的教学组织:小班化,大胆采用积极语用的教学艺术:自觉把握“留白”(思维留白和时间留白),积极运用积极语用的评价艺术:贵在激励,以期收到如下效果:积极语用教学观认为,课堂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全语用”的时间和契机以承载语用行为,更要在这一过程中深度唤醒智慧生命积极语用的自觉意识、形成其积极语用的优秀习惯,从而在课堂以外甚至在课程流水线以外获得以表达力为核心的语用能力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积极语用而“拯救”母语表达力,是建设文化中国的新时代对汉语文教育的深切呼唤;为此就要创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从大班制向小班化;以贵在激励为手段的评价艺术,经过思维留白和时间留白,确保了学生的语用 行为在“全语用”的过程中可以自觉释放灵性思维和充沛才力并最终趋向以个性、审美和创意那位特征的更高层次的“表现性语用”。笔者认为,如能在实际教学中践行积极语用教学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将有彻底的改观。
参考文献
[1]潘涌.积极语用教育观与阅读教学本质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3(7).
[2]刘琴.试论“积极语用教育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学文摘,2015(9).
[3] 潘涌,张雪.论积极语用教学观:释放表达力课程.教材.教法,2013(11).
[4]孙丽影.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J].现代教育教研,2011(7).
[5] 陈木贵.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成功(教育),2011(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