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教学的魅力
2016-11-19韩莎
韩莎
【摘要】常规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注重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更深刻的进入作品的情境,更容易找到和作者创作的契合点,产生情感共鸣,朗读者能够很快进入文学作品创造的意境,积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但在如今高中一线语文教学中,却越来越被忽视朗读,学生琅琅书声常常被教师的过分讲解所代替。课上“讲”得多,课后“练”得多,唯独“读”得太少,这不能不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遗憾。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和朗读的方法来分析,确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朗读现状;朗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随着高中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试问没有循序渐进的读,哪来的交流时的出口成章和创作时的妙手偶得?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让我深深认识到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实践过程中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阅读形式之一。它既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高中阶段我们要将朗读教学重视起来,通过对字、词、句的发音来训练语感。学生在规定的特定时间(早读、晚读等)大声朗读,这样反复读,多读,朗读水平就会日益递增。同样,在朗读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特别是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会产生很好的领悟感。
那么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朗读,我在一线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合适定位,设置情景,确定阶段性的朗读目标
教师要以娴熟的朗读技巧“示范”朗读课文,以期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为朗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另外,确定阶段性的朗读目标,针对不同风格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对于朗读初期教学来说尤为重要。一是选择适合用来朗读的内容。并不是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需要进行全篇朗读的,有些段落、章节迅速浏览一下即可,有些段落、章节则需要反复品读。如《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雨巷》一类的诗歌,很显然需要整首进行朗读指导,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类的很长的政治抒情诗,则只需要抽出一部分进行朗读体会;散文篇幅一般较诗歌长,除经典的如《荷塘月色》等美文之外,大多数没有时间也不必要进行全文的朗读指导,只需要将经典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反复读和体会就可以了。二是创设情境,达到和作者的情感共鸣。如在教杜甫的《兵车行》时,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和想象官吏到处捕人,一家老小生离死别,哭声振野的图景,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战争,而使人民身受其害的思想感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特点。三是要确定明确的朗读目标。每一次朗读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要体会语言所传达出的美还是要体会所写景物的画面感抑或是揣摩作者是如何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针对诗歌教学,诗言志,“情动而辞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正确把握文意,感悟作品美好的情味。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迈奔放之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淡雅闲情,《项脊轩志》的绵绵深情等,都应在朗读中细细品味,方能读出真情。当然,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不同,朗读时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也就不同。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悲愤和沉痛的。那么朗读时就宜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以表达出作者沉痛的心情。而当作者写到当局的凶残和卑劣时,用了一连串的短句,朗读时,就应用高亢、激越的语调,以表达出作者的愤激之情。
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和生动形象地描述,从而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做既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扩大空间,丰富内涵,不断内化提高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特别重视习惯的培养。一是培养主动朗读意识。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那么他就一定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二要培养学会思考。阅览室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各类杂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和人文思考,从而真正走入作品与作者的灵魂交谈,进而与作品产生共鸣,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三是要勤于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任何积累都可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摘抄本,督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更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朗读不仅是一项教学活动环节,更是一门艺术。在全面推进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应把朗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纵情的朗读,激发语文兴趣,不断丰富和内化学生的品格,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