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日本近代女子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6-11-19戴婉莹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近代日本

作者简介:戴婉莹(1989-),女,河南省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世界史。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进入21世纪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在亚洲,近代日本通过三大国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贯彻实施,使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走向跻身世界强国,令世界刮目相看。其中教育的重要性在日本实行近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日本近代女子教育的发生、发展更是日本妇女解放史的重要内容。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对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大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近代;女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G5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98-01

日本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教育事业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是教育的主体,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的国民素质息息相关。而女性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是国家发达的重要标志,能顶“半边天”的女性同样在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的女子教育发展之早、水平之高,甚至令同一时期一些欧洲发达国家也望尘莫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当代中国思考与借鉴。

一、江户时代奠定的教育基础

寺子屋是江户时期专门为平民子弟开设的初等教育机构,寺子屋的教育内容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注重读、写、算(珠算和笔算)的教育内容。即使在封建社会晚期还存在歧视女性的现象,但在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把女性完全排斥在这种平民教育之外。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算数,这就为女性接受一些实用主义的教育提供了机会。当时已经有约15%的女性都能读书识字,这就为近代女子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女子教育,以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把广大女性排斥在官学教育之外。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古代的女子主要是接受家庭教育,学习“三纲五常”、“女则女戒”、“女红”等,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贤妻良母,为封建家庭服务。直到进入民国时期,中国才设立了专门的女子学校并使女性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

二、日本近代教育学制的建立

日本开启明治维新伊始,明治政府便将教育作为立国之本,视教育为“皇国前途之根本”。1872年9月5日,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幼童不分男女皆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学制》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并且切实推行的教育立法。日本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根据这一体制兴办近代教育,此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于1907年日本开始实施六年义务教育,女子入学率就已达到96%。到日本1947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时期,女子入学率竟达到99%之上。中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女童也只达到15%的入学率。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而彼时的中国在洋务运动中只有军工技术型学校,并未建立完善的近代教育体制。直到1904年,清政府才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近代教育体制的建立比日本晚了30年。

三、明治政府对女子师范教育的注重

明治二十年,当时的文部大臣森有礼提到:“国家富强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女子教育”。进入近代化以来,明治政府对师范教育的重视程度仅次于小学,1879年《教育令》规定:“各府县应根据情况设置公立师范学校”(第33条)。随着女子教育的蓬勃发展,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女子师范教育。1890年3月设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培养一大批的女教师,女教师占教职工的数量比在二战结束后已经达到和男教师平分秋色的水准。这些女教师在日本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女教师中又出现了创办女子学校的女校长和女教育家们。反观中国,在漫长对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是被奴役的对象,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更不用说成立专门的女子师范学校。直到1907年,《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男子独霸教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两个章程的颁布虽说开启了近代中国女子接受教育的帷幕,可此时的日本已经开始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度,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滞后。

四、民间积极创办私立女子学校

日本近代教育事业起步后,日本政府虽开设了公立学校,但由于政府运营缺少资金,教育结构尚不完善。女子教育机构过少,且都属于初、中等教育,并不能满足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再加上,政府鼓励民间办私学,因此,在民间出现了大批“办学热”。在日本近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培养起来众多优秀的女性教育家。在这些大都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女教育家中,她们开始自己或参与创办了女子学校。1875年由女教育家跡见花蹊创办的跡见学校(今跡见学院女子大学),是第一个女性自办的女子学校。此后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致力于兴办学校,有些学校延续至今。这些女子学校为近代日本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女性,可以说民间办学的热情是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动力。对比同时期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存在过长,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中国的民间办学基本是由外国人倡导的。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成立于1884年,是由英国一名基督教女传教士在宁波创办的女塾(即宁波六中)。直到1892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专门列出一章写《女教》,大声疾呼政府“广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戊戌变法中,康、梁等维新人士纷纷著书立说,提倡女子教育。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女校是1898年由经元善在上海开办的中国女学堂,而对创建中国女学堂起决定作用的是梁启超。在此之前,有一些外国教会在中国办的教会学校招收教徒家庭的女生入学。高等教育方面:美国教会北美长老会、美以美会、浸礼会等倡议在长江流域创办一所教会的女子大学,1913年,在南京莫愁湖东南绣花巷筹建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至20世纪初,中国民间创办女子学堂才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

日本近代女子教育的成功推动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是和教育息息相关的,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和女性团体的受教育程度紧密联系的。日本作为亚洲曾经不起眼的东瀛小国,发展成今天的强国,她的发展之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尤其是日本政府对待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井上久雄.明治维新教育史[G]吉川弘文馆.东京:昭和五十九年.

[2]李卓.“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臧佩红.日本近现代教育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4]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5]周萍萍.日本女性教育家与女子学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近代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观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觉醒者的悲哀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