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2016-11-19李凤
李凤
摘要 2015年9月12日莱西市出现雷阵雨天气,综合分析天气形势、不稳定条件、垂直速度和雷达资料等,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主要受东北冷涡影响,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相配合,水汽条件充沛,大气层结不稳定,伴随冷空气的南下,莱西市出现间歇性雷阵雨天气,局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小冰雹。
关键词 雷阵雨;东北冷涡;短时强降水;山东莱西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29-02
莱西市承办了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的开幕式及部分赛事,9月12日开幕式当天,受东北冷涡影响,发生了一次局地性雷阵雨天气。此次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局地降水强度大,雷暴出现范围广,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小冰雹。
1 天气实况
此次降水过程于2015年9月12日6:00开始,14:00结束,降水以阵雨为主,并伴有雷暴天气,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小冰雹。莱西市各乡镇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呈现北大南小的趋势。其中,降雨量最大为23.3 mm,平均6.1 mm。
2 环流形勢分析
2.1 高空形势
从图1天气环流形势看,2015年9月11日8:00至12日8:00高空500 hPa层上,东北北部为一低槽,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低槽东移南伸,莱西位于低槽前部,高空气流辐散,随着低槽东移,低槽不断加深[1-2]。
从图2可以看出,2015年9月11日8:00高空850 hPa层上,莱西位于东部低压和西部高压2个系统中间,有明显的冷平流,有利于高空低槽的发展。11日8:00,莱西上空有明显的东西走向的切变线,到11日20:00,切变线逐渐变为东北-西南走向,低空气流辐合,偏西北气流将渤海海面上空水汽输送至莱西,带来充沛的水汽,莱西逐渐由低压控制转变为高压控制[3-5]。
2.2 地面形势
从图3地面形势看,莱西位于地面高低压系统交汇处,与高空低槽相配合,随着高空低槽的东移南压,莱西受地面高压影响,北风风力逐渐增大。
2.3 不稳定条件
从图4可以看出,莱西K指数一直在20 ℃以上,大气层结不稳定,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各层比湿场中可以看出低层空气湿度大,有湿空气平流,高层空气湿度较小,有干空气平流,也造成了对流性不稳定层结[6-8]。
2.4 垂直速度
从图5可以看出,莱西在11日20:00处于上升气流中,700 hPa垂直速度自南向北均匀增加,低层暖湿气流上升,与高空干冷气流相遇产生降水。
2.5 雷达资料分析
利用组合反射率因子、基本速度的雷达资料,将降水回波进行外推法分析,较好地判断出降水的时间、强度和落区,为开幕式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气象保障。
3 气象服务
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在9月12日举行开幕仪式,为保障开幕式的正常进行,莱西市气象局积极提供以下气象服务:一是启动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Ⅳ级应急响应令;二是9月11日,针对开幕式的天气情况,休闲体育大会气象台专门制作并通过手机短信、金宏网、显示屏等发布了精细化天气预报,并向组委会、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汇报;三是9月12日凌晨,休闲体育大会气象台与市台、省台等专家进行天气会商,气象应急指挥车在开幕式现场进行现场观测;四是9月12日7:00开始,组织第一道防线的人工影响天气炮点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第二、三道防线的炮点实施人工消雨消雹作业[9];五是休闲体育大会气象台每小时发布一次天气预报短信,做好短时临近预报服务。
4 结论
(1)此次降水过程主要由东北冷涡影响产生,高空辐散、低空辐合,水汽条件充沛,大气层结不稳定等条件相互配合。
(2)水汽通量散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对降水时段和降水强度都具有一定影响。
(3)参考雷达图,将强降雨回波进行外推法分析,对做好精细化短临预报有很好的作用。
(4)针对开幕式的精细化天气预报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了开幕式的正常举行。
5 参考文献
[1] 董海鹰,王建林,梁卫芳.冷涡背景下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J].山东气象,2014,34(139):10-16.
[2] 王宁,徐祥德,徐洪雄,等.一次东北冷涡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和位涡分析[J].地理科学,2014,34(2):211-219.
[3] 钟水新,王东海,张人禾,等.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J].高原气象,2011,30(4):951-960.
[4] 王令,王国荣,孙秀忠,等.应用多种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两次突发性局地强降水[J].气象,2012,38(3):281.
[5] 徐娟,杨晓霞,韩风军,等.山东省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12,32(2):9-11.
[6] 牛淑贞,张宇星,吕林宜.一次冷涡横槽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2):1-9.
[7]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400-461.
[8] 乔枫雪,赵思雄,孙建华.一次引发暴雨的东北低涡的涡度和水汽收支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12(3):397-411.
[9] 陈力强,张立祥,周小珊.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8,27(2):33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