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示范总结
2016-11-19刘兴军张玉国
刘兴军 张玉国
摘要 根据临朐县花生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在花生全生育期示范花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结果表明:花生全生育期应用植保技术的示范田比常规防治对照田的出苗率高,生长健壮,病虫草害明显减轻,且增加产量17.21%。
关键词 花生;病虫草害;植保技术;增产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51-01
近年来,由于食用油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得花生需求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农户为了最大程度地追求经济利益,花生主产区长期连作,同时由于品种更新不及时、气候条件有利等因素导致花生病虫害呈现连年加重趋势[1-2]。花生地下害虫、甜菜夜蛾、茎腐病、叶斑病相继不同程度地发生,给花生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如何有效防止和降低花生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是提高花生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临朐县植物保护站开展了花生全生育期防控病虫草害的技术示范,现对其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1 示范安排
1.1 示范地概况
试验示范安排在临朐县沂山镇蒲沟村花生田,前茬作物是花生,土壤类型是砂壤土,土壤肥力一般。示范田面积2 000 m2,对照区面积667 m2,两者的土壤肥力、种植管理模式等相同,种植花生品种均为小白沙。试验田施45%谷丰源(15-15-15)复合肥375 kg/hm2,用种量225 kg/hm2,采用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垄距56 cm,墩距20 cm,每穴2粒。5月3日播种。
1.2 技术措施
1.2.1 种子包衣。示范区种子用7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0 mL/hm2和0.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hm2,对水1 500 mL/hm2,充分搅拌溶解后进行种子包衣。对照区用毒死蜱微胶囊和多菌灵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
1.2.2 苗期化学除草。示范区在花生覆膜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1 200 mL/hm2对水450 kg/hm2,对照区用乙草胺常规处理。
1.2.3 生育期病虫害防治。在花生初花期、下针期、结荚期3个关键时期,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防治花生叶斑病等。示范区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mL/hm2、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225 mL/hm2对水450 kg/hm2叶面均匀喷雾。对照区为常规防治[3]。
1.3 调查方法
1.3.1 苗情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 m,于播后10 d调查出苗数,计算出苗率。
1.3.2 长势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株花生,分别于苗期、开花下针期、结果膨大期仔细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
1.3.3 除草效果。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1 m2,于药后30 d调查杂草株数与鲜重,计算防效。
1.3.4 防虫效果。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1 m2,调查活虫数,计算花生蚜、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相对防效。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调查时间在在收获时。
1.3.5 病害防治效果调查。花生根腐病、花生茎腐病的防效调查采取5点取样,每点调查10 m,计算相对防效。花生后期叶部病害于最后一次用药后5、15 d各调查1次,5点取样,每点固定5墩,每墩調查第1对侧枝,记载病叶数、病叶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1.3.6 保叶效果。采取5点取样法,于收获前每点调查10株总叶片数、绿叶片数(有效光合面积占70%总叶面积的以上视为绿叶),计算保叶率和保叶效果,计算公式具体如下[4-5]:
保叶率(%)=绿叶总数/总叶数×100
保叶效果(%)=[(示范区保叶率-对照区保叶率)/对照区保叶率×100]
1.3.7 产量调查。调查示范方案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收获时,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调查1 m2,刨墩,摘果,清洗,选除嫩果,称重,计算增产效果。
理论产量(kg/hm2)=荚果鲜重×0.48
2 示范结果
2.1 种子包衣对苗情的影响
播种后示范区比对照区花生提早1~2 d出苗;播后示范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出苗率分别为96.2%、89.1%,示范区比对照区出苗率高7.1个百分点。由此表明,用7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0.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并无不良影响,反而更能促进花生种子提早萌发,促使其提前出苗。
2.2 试验对花生长势的影响
播后30 d调查,花生株高、根长、重量(鲜重)分别为11.3 cm、9.8 cm、48.6 g,对照区对应参数分别为10.4 cm、5.7 cm、39.4 g。播后60 d调查,示范区花生株高16.9 cm,次生根数量是45.3条,果针数量是39.4根;对照区对应参数分别是15.2 cm、32.3条及31.2根;播后90 d调查,示范区单株成果22.25个,对照区单株成果14.25个。由此可以看出,示范区处理对花生长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3 防治效果
除草效果:除草剂施用30 d后调查,示范区一年生禾本
科、阔叶杂草的株防效为92.52%,鲜重防效为93.17%,基本达到1次施药全程无草的目的,且异丙甲草胺对花生生长安全。
防虫效果:苗期和下针期调查示范区药剂处理对花生蚜、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相对防效分别是91.49%、80.60%和71.2%,对地下害虫的防效是99.8%,说明示范药剂对花生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防病效果:调查示范区药剂处理对花生茎腐病的平均防效为91.65%;对花生叶斑病的平均防效为78.2%,说明示范药剂对花生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 保叶效果
分别在收获前5、15 d进行保叶效果调查,保叶率分别为70.11%和62.08%,相对于对照区的保叶效果分别为52.93%和51.67%。由此表明,示范区植保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花生的抗逆性,大幅增加绿叶面积,延续了叶片的衰老,为花生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 增产效果
示范区双仁果率是66.1%,折合单产为4 252.05 kg/hm2,对照区双仁果率为58.32%,折合单产3 626.85 kg/hm2,增产幅度达17.24%。
3 结论
该项示范结果表明:选择新型药剂,在花生不同生育期针对用药,集成植保技术进行种子处理与病虫草害的防治,收到了良好的控害效果,并提高了花生产量和品质。此项全生育期控害技术示范能为花生高产创建活动提供参考。
4 参考文献
[1] 张广民.山东省花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农药,1997(4):6-8.
[2] 傅俊苑,杨风艳,周如军,等.辽宁花生病虫发生危害及种类鉴定[J].植物保护,2013(1):144-147.
[3] 徐秀娟,赵志强,卢钰,等.有机食品花生田病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15):4564-4566.
[4] 于艳茹.辽西地区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2(4):181-182.
[5] 刘琪,吴峰,邹华丽,等.花生地下害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湖北植保,2012(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