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泗阳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工作总结与思考

2016-11-19徐树林杨国兆张绍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植物检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徐树林 杨国兆 张绍国

摘要 介绍泗阳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过程、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为当地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植物检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江苏泗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40-0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1991年全省首先发现于泗阳县的黄圩乡,后由于多种原因,全县多个乡镇陆续发生。经过加强检疫、品种更新、种子处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得到有效控制。现针对其防控工作进行总结思考。

1 发生过程

泗阳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历史可分为5个发展期。最早发生于1991年,是全省发生最早的县,当年发生一个点,面积不足667 m2,发生地点位于洪泽湖边的黄圩乡(现属裴圩镇),由远距离调种种子带菌引起,菌源来自浙江。后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乡村逐年增多,由于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扩展速度与范围受到一定控制,到1997年发生面积达83 hm2,发生地点全部在黄圩乡周边。

1998年开始北面紧邻沭阳的爱园镇开始发生,并逐年向周边扩展。爱园镇与黄圩乡一南一北相距70 km,中间隔着废黄河高地,水系没有联系,中部乡镇也未发病。爱园镇菌源与黄圩应当没有关系,菌源来自其他途径。1998年起黄圩老病区经多年治理已经绝迹。

2004年起,泗阳县的水稻细条病进入第3个发展期,发生乡镇扩展到6个,发生面积由66.67 hm2左右扩展到333.33 hm2左右,菌源来自省内金湖、盱眙等苏中地区,以及省外海南等地。2004年实施杂交稻良种补贴,部分品种在海南加代繁殖,良补品种Ⅱ优084、粤优938种植区均有发生。

2008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进入一个新的扩展期,由6个乡镇发展到全县所有乡镇(16个),发生面积突破666.67 hm2。主要原因是前几年农技推广体系改制,种子市场混乱,防治不力,当地菌源积累较多,感病品种面积扩大,加之2008年6—7月连续阴雨,大风较多,天气条件特别有利于发生发展。经过2年强力防控,面积控制到不足33.33 hm2。

2013年、2014年,发生面积再次上升,达到近333.33 hm2,主要发生在运南的高渡、卢集、城厢、李口,运北的三庄、张家圩、穿城、史集、南刘集等乡镇。原因有2个:一是运北主要是通过徽II优6号种子带菌,二是受3次台风影响。经过种子处理、生防与化防相结合等措施,2015年发生面积压缩到86.67 hm2左右。

2 发生特点

2.1 品种之间发病差异明显

杂交籼稻发病最多最重,特别是徽II优系列和II优0293,近几年杂交粳稻发病有所上升,其中九优418、甬优2650发生程度接近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偶见,如泗稻12、南粳9108、连粳7号都曾见发生,但病斑明显小且很少连接,植株间扩展速度慢[1]。

2.2 人为传播是主要因素

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不规范引种调种引起。近距离传播主要是露水未干时到发病田作业引起,很多田块发病轨迹与人在田中行走的轨迹相吻合。

2.3 田间病情分布不均匀

一般从地头一个点先发病,然后片状或线状扩展,很少有全田发病均匀一致的。抗病品种发展较慢,症状较轻,产量损失小。感病品种发展很快,症状较重,产量损失大。

2.4 发生时期与水稻生育期密切相关

一般从7月中旬始见发病,8月初进入发病高峰,8月上中旬为显症高峰,抽穗扬花期病情发展缓慢,9月上中旬又有一个发病高峰,后一发病高峰主要危害上部2张叶片。

2.5 台风、暴雨是大发生的最有利条件

例如2008年和2014年是泗阳县的2个重发年,当年品种布局和发生时期均与前后年份接近,主要原因就是在病害发生的7月底至9月中旬,2008年影響泗阳县的台风有“北冕”等4个,2014年有“夏浪”等3个,每次台风过后,田间病株率、病叶率、严重度都有一个迅速上升过程。

3 防控措施

2008年以来,结合泗阳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具体情况,在省植保站、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的领导、专家指导下,陆续实施了农业部“华东地区水稻细菌病害防控技术规程”“华东地区水稻细菌病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苏北优质稻细菌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江苏省自主创新“解淀粉酶芽孢杆菌LX-11生物杀菌剂创制与推广应用”等项目,通过一系列综合防控技术的实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

3.1 加强植物检疫

每年对县内所有种子经营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技术培训,对县外调种都实行先申领“调运植物检疫要求书”,种子调入后检查“产地检疫证”和“调运检疫证”,严防外来菌源。

3.2 品种更新

对老病区,结合宿迁市水稻“三改一增”工作,全面实行“籼改粳”,对新病区,淘汰上一年主要感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

3.3 种子处理

对所有杂交品种都实行种子处理,分别选用强氯精浸种、噻唑锌浸种或拌种。

3.4 化学防治

在科学监测的前提下,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等药剂进行防治,一般要求连续用药2次,间隔10 d左右[3]。

3.5 生物防治

2012年开始,我们参与了省农科院“解淀粉酶芽孢杆菌LX-11生物杀菌剂创制与推广应用”项目,该制剂现已通过登记,商品名为“叶斑宁”,经过4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合理使用生物制剂叶斑宁防治,完全可以达到与化学药剂同样的效果,用药时间为发病始期,间隔7~10 d第2次用药,用药量为7.5 L/hm2,用药方法为对水600 kg/hm2均匀喷雾,防效可达80%。

4 几点思考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作为一种检疫性病害,远距离传播主要靠人为,近几年泗阳县发生的新病区菌源都明显表现为种子带菌,品种多数来自于安徽省,调入种子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手续齐全,作为县级植检机构,不可能对所有种子进行复检。所以,加强对制种基地的产地检疫就显得十分重要。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泗阳县只是局部发生,多数农民、农资经销商甚至农业技术人员对病害识别与防治知识不足,田间人为传播明显,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田块间传播,部分农民在发现别的农户水稻发病后,出于好奇,近前观看、接触病株,然后直接进入自家田块作业,因此多数田块首先是田头发生;二是田块内传播,部分农户发现零星发病后都急着用药,但却不能遵循“先外后内”“先轻后重”的用药顺序,造成人为传播,形成田间病害发生与农户田间作业轨迹相吻合的现象,因此对农民进行知识培训与宣传就显得十分重要。

(3)目前,无论是化学药剂还是生物药剂,防治时间对防效的影响都是最大的,错过防治时期,所有农药都不能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因此,科学监测、正确指导是取得良好防效的保障。

(4)由于县级植保植检站技术力量普遍不足,县域内面上普查工作量极大,在第一时间发现病害发生存在难度。因此,2015年省站实行的技术协作显得十分有效,协作单位信息共享,对发病始期的确定作用明显,药剂防效显著提高[4]。

5 参考文献

[1] 曾建敏,林文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3(2):257-263.

[2] 贺文爱,黄大辉,岑贞陆,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16-119.

[3] 叶斌,陈爱武,方海维,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401.

[4] 陈观浩,吴冠清,陈端,等.化州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流行规律及测报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8(11):67-69.

猜你喜欢

植物检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2019年吉林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德惠市举行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2018年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前郭县举行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