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初探

2016-11-19郭艳嫦

师道·教研 2016年4期
关键词:战象人字形蝙蝠

郭艳嫦

近年来,与翻转课堂相伴而生的微课研究在国内大热,微课的开发技术门槛低,技术日趋成熟,微课资源日渐丰富,但对微课的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微课的应用可不必受囿于“翻转课堂”,在传统课堂上也可应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引入方面,借助“微课”引出“深度问题”

模式:观看微课→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兴趣。

教学六年级上册“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老师写的《最后一头战象》前,教师首先问学生:狼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同学们都认为狼是凶恶的、狡猾的、残忍的。教师没有发表意见,只是用4分钟时间播放了同是沈石溪老师的作品《狼妻》微课。学生观看后,不但了解狼的生活习性,而且从作品中那只知恩图报、深明大义、负责任的母狼上,改变了以前对狼的定义,简直对狼刮目相看。同时,不禁对动物界里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趁机引出本文的学习内容:沈石溪老师笔下的动物都像人一样有情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沈老师的另一部作品——《最后一头战象》。看看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它经历了什么?它又有着怎样的精神?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灵性被激发,便带着新的问题进入到学习之中,学习之门就这样开启了。

二、课堂穿插使用微课来突破难点

模式:观看微课→复述→练习检测。

教学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的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只有将难点解决了,学生才会认识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语言描述,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弄不明白,特别是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利用微课形式将“人字形”线路进行展示:先出现坡度特别大的地形图像,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下山时前拉后推,上山时后拉前推驶向远方。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很直观地认识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复述火车如何走“人字形”线路上坡的过程。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用一些道具模拟火车上坡的情景或用笔画出“人字形”线路的简笔画,那难点的突破自然就水到渠成的。

三、在课堂作业辅导方面,利用分层次的微课提示

应用模式:明确任务→自主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微课提示→完成课堂作业→总结解题规律。

在作业前,针对每一道题,提供约3个层次的微课讲解,第一层给方向性的提示,供学习好的同学选用;第二层搭好回答问题的框架,供中等层次的学生选用;第三层详细讲解,供基础差的学生模仿。这样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帮助,都有收获,通过微课的介入实现分层辅导。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句子的专项训练有很多,如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直接引述句与转述句的转换、修改病句、仿写句子等。特别在复习阶段,教师会进行系列的复习,每讲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微课就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四、学习线路图指引下对微课资源进行重组,形成知识体系

模式:分解知识体系→设计学习线路图→选取微课→根据学习线路图播放微课→自主学习、讨论→总结提升,重组知识体系。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蝙蝠与雷达》一课时,教师先用微课展示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飞行本领高超的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接着,教师让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呈现科学家三次试过程的表格,从而让学生解科学家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学生汇报完毕,可以看出学生是基于语文文字上的理解。这时教师又用第二个微课展示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蝙蝠探路的秘密。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雷达。那雷达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时教师允许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讨论,并予以鼓励,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给予学生尊重。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战象人字形蝙蝠
浅谈山区急流航道人字形操纵技术之创新应用
阅读理解题汇编
排山倒海
一种新型船用油雾箱百叶窗的设计及应用
板式换热器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