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家园意识创建幸福校园

2016-11-19王婷

师道·教研 2016年4期
关键词:家园师生意识

王婷

家园意识,可以理解为师生在长期的学校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而形成的一种超乎工作学习之外的情感。就教师而言,体现为以校为家,主动参与学校建设,关注学校长远利益及可持续发展;就学生而言,则表现为喜欢学校,爱护学校,主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声誉,甚至在离开学校后仍然视自己为学校一员,关注甚至以不同方式参与母校发展和建设,维护母校声誉。由此可见,培养师生的家园意识对学校发展来讲就是一种软生产力,一种持续而稳定的动力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师生的家园意识呢?

一、从观念上厘清方向,让师生首先有家园的感觉

我们经常一味甚至是一厢情愿地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以校为家,要求我们的学生要爱校如家,但前提是我们的校园是否对师生而言有家的感觉,家的气息和家的氛围。试想,在一个管理刻板机械,人际关系趋于冰点,行政、教学层面泾渭分明,学校文娱活动缺乏,民主参与度不强的学校,老师怎么会以校为家;同样,对于一个不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不关心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考核为指挥棒,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学生视学校为畏途,又谈何爱校如家。

二、在环境上要营造家的感觉和家的氛围

作为一个社会人,教师其有效的社会活动时间基本上在学校,那么学校应该提供一个能让老师乐在其中的环境。比如办公室,就不应该是一个冷冰冰的办公场所,而是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师交流场地,像笔者去过的香港的许多学校,其教师办公室很袖珍,但很温馨,办公桌椅个性化,拼装式,办公室内配有微波炉,咖啡机等,有的每天还提供茶歇;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的教师饭堂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就餐地点,更要像一个教师沙龙,老师在上课之余,能够在这里休憩交流,阅读充电;校园环境亦同,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处处体现洁净舒适,满足教师工作之余的一些文娱设施要一应俱全。比如有的学校就添置了小型的演艺厅,既可以作为平时学生活动和德育教育的平台,也可以作为教师展示自我,放松身心的舞台,闲暇时放放优秀课例视屏,穿插播放一些影视剧,既提升了修养,又给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

三、在制度上,要确保师生有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地位

所谓当家作主并不是取代行政领导的决策权,而是体现在普通师生一样对学校事务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尤其是在事关学校发展,事涉师生利益的事项上要有建议权和发言权。比如,很多学校在学校理念构建、特色创建、校园文化打造过程中,往往就是几个领导决策,实施过程总是依赖购买服务,忽略或漠视了教师的参与,其实教师队伍藏龙卧虎,如果很多理念的形成有了教师的集思广益,校园文化打造有了教师的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将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更有生命力,不至于出现人在政在,人去政息,老师也因此会更主动地关心和关注学校的建设发展。当家作主对学生而言,就是体现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学习规划的觉醒意识。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其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他们个体意识的保护和引导,习惯养成过程注重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班级建设甚至学校发展注重他们参与意识的培养。比如,一些班级角的建设,甚至一些带有永久性的建设鼓励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的去观察,用学生自己的手去完成,学生油然而生会形成一种认同感。

四、在过程上,要让师生享受到学校创建幸福校园的成果和福利

很多学校老师在学校创建过程仅仅是简单履职,因为他们认为学校的发展建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关系不大,有成绩那是领导的事,学校弄得再好,他们也无法享受其成果。对此,学校应该努力做到成绩共创,成果也要共享,要让教师有成就感和实际的分享,要让他们知道学校事业和自己事业的趋同性,因此在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教师的参与,同时要千方百计让老师享受到发展成果。对学生而言,要在学校建设中保留他们参与的痕迹,比如一些学校设计的毕业墙、毕业树就是很好的创意,学生对学校保留自己的求学路迹往往留有深情,多年以后都会关注学校的发展,甚至以不同形式推动学校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家园师生意识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寻找失落的家园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绿家园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