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分析
2016-11-19韩玉龙
韩玉龙
【摘 要】人才的培养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展开深入论述,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意义探索,并集中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得出了具体的结论。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面临的具体冲突。在当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中往往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动手能力,大部分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属于学术性、学科性的人才大量存在,这种情况导致计算机人才在实际的问题处理中缺乏实战经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缺少;并没有形成对计算机开发管理工具的认识。而当前的信息化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挑战,职业化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练就更强的动手能力。企业在具体的招聘启事中,也提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才的要求,但是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并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缺乏动手能力,虽然具备很好的专业基础,但是在日常问题解决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形成原因。1.高校的专业定位缺少社会分析,专业基础很强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理论和知识丰富,却不能解决实际的计算机问题,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培养模式单一;2.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成不变,导致计算机专业课程远远落后于时代,计算机课程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难题;3.很多计算机人才并没有经过具体的实践,仅仅具备一些理论知识,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往往都是学科性的内容,缺少实用性,不能够跟企业全面的、系统的应用联系在一起;4.高校师资缺失。高校教师中大部分都是理论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教师缺少实践,也就让学生学习不到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广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分析中,能够看到当前计算机人才的能力的缺失表现在如下的方面;在应用工具上并不成熟,谈不上经验;没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价值取向偏颇,将职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缺乏必备的外语知识;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并没有良好的归结分析能力;在工作中承受压力的能力缺失。所以,在当前的计算机科学与人才培养中,应该积极分析人才需求的规格,制定培养标准,基于长远的社会发展进行纵向分析,从计算机专业入手,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切合时代发展。在计算机社会需求差异大、技术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的时代,应该积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的需求为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人才培养。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的过程中,计算机科学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技术人员应该成为社会培养的主要目标,高校应该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强,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才,积极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说,计算机人才培养应该跟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市场导向为培养目的,积极促进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做好时代形式的分析。
(二)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在市场的分析中,高校应该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将当前的计算机课程做好科学的调整,比如注重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嵌入式技术等;要以学校培养的方向设置课程内容,将选修课和公共课分开,比如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划分形式,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有精确的课程设计,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从而铸造更合理的学校课程。
(三)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在实际的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决定了当前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应该走出去,积极跟社会接轨,与企业开展深入工作,甚至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企业实际的项目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校企合作应该在学生走进企业中实现,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并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这样以后学生就能够在学校中了解以后从事的工作,学习也更具目标性,学校应该不断强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及时更新学生的计算机观念,契合时代的发展,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见真章。学生在学校的项目实践中,能够完成从开发、设计和测试的全过程,在系统的锻炼中,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积极的鼓励企业的教师到高校任教,这样就能够拟补高校实践不足的现状,要积极鼓励高校的教师走出去,为社会上的企业做科研,并积极的将学生带出校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争取带动院校综合课程的建设。为了让计算机人才能够适应当下的社会,就要让学生在校园中形成实践能力。高校应该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在市场导向的驱动中,实现跟社会的接轨,创新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理论,并积极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深入社会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针对市场展开深入分析,并积极调整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符合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促进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奚春雁,陈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J]. 计算机教育. 2010(05).
[2] 康世瑜.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之探索[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3).
[3] 何昭青,赵晋琴,肖建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4] 周群.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现状与理论依据[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20).
[5] 段秀丽.高职计算机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