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11-19董娜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术修养创新实践高中美术

董娜

【摘 要】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术教学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了,在这百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美术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而又有艺术独特的魅力,但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实践;艺术修养;创作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教学重视书面传授、习作实践能力,忽视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单纯地追求传统的艺术表现,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独特艺术风格,等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不仅能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一、打破陈旧教学模式,发展规范教学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往往以技能教学为主,不少学生把绘画作品看成是轻浮单薄的“小品画种”,因而在学习中心存轻慢;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家风范、挥毫泼墨才是绘画,这使学生在学习中走了不少曲折之路。这些思想干扰了教育者的教学思路,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深入创作领域,全面提高创新素质。

(一)开展欣赏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当代艺术大师王肇民先生说过:“学如山然,要以博为基,以专为峰。”学生从大量的优秀名作中开拓眼界,将为以后的美术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提升艺术修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历代大师名作入手,明确美术教学思想,让学生体会美术艺术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一定的史论介绍,使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名家名师的画技、画理,以及表达的社会背景、生活真相,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创新的热情。欣赏的作品尽量选择一些风格各异、艺术水准高而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的名家名作;欣赏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用挂图、幻灯片、投影仪、录像、光盘等均可。教师也可以拿出自己或他人的优秀美术作品来给供学生欣赏,因为原作的直观效果要优于印刷品、幻灯片的视觉效果。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欣赏、勤于思考、多翻阅书籍、多参观各种画展、留意艺术动向,从而在生活中不断强化艺术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注重生活写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欣赏,也要注重实践能力,所以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美术这门学科,全面提高创新素质,就需要通过感受自然,对生活进行写实来完善。艺术源于生活,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自然中发现美,在生活中表现美,这种发现和表现美的过程是充满创造和想象的,它并不是单纯地被动描摹自然。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只是单一制的教学体制,教师常以技能技巧作为教学目的,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美术的基础着手,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写实的创造力与艺术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只有用真实的情感来宣示自己的感悟,才能描绘出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教师需要把学生的思想在现实的重负中解放出来,全心地去体验美、感悟美,在无拘无束中真实绘画,从而提升艺术修养。

二、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

美术教育有着它独特的规范性,但也正是由于它自身的这些特征,使它的流动性、干湿变化不可更改,又使它有时变得难以捉摸,无可比拟。绘画的这些独特性在美术教学中应深思熟虑,不能采用传统的单一法传授学生理论与实践,这会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厌倦心理,也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学生的个性心理为前提,对学生表现的某些不稳定、不自觉的个性萌芽深入挖掘并加以细心引导,处理好规范教学和个性发挥的协调。这就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去慢慢体验、发现,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细心地去研究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多方法,多层次全面实践。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欣赏或生活写实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偏爱、审美特色,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个性优势,并在创作生活中表现出来,在艺术中创造出来,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强有力的有机整体,建立属于自己独特且全方位的艺术表现风格。

三、注重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课堂的教学内容要看是否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最终能够学以致用;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和教师的雷同或者风格相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

[2]伊顿.色彩艺术[J].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3]吕景云.艺术心理学新论[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艺术修养创新实践高中美术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词心语之二 提艺术修养 塑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