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2016-11-19王冰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真实性新时代

王冰

【摘 要】新时代媒介环境给新闻的信息传播提供了高速通道,在其提升新闻的信息传播效力的同时,不断增多的新闻信息来源和发布者促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研究以此为对象,首先,对新时代媒介环境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介绍,明确新时代媒介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对新闻真实性的意义进行分析,明确新时代媒介环境下关注新闻真实性问题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当前我国新时代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事业发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环境下我国新闻信息真实性不足的现实问题,并对其不利影响进行简要说明;再次,从新时代媒介环境下的信息发布者、受众、行业监督等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新闻信息真实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限制新时代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信息真实性发展的因素制定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时代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性的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媒介环境;新闻信息;真实性

随着新时代媒介传播时代的到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信息宣传渠道的迅速增加,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及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新时代媒介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增长且信息更新和宣传力度增强,给新闻信息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创造了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闻行业的发展。

一、网络新闻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媒介环境的兴起与发展

新时代媒介是新闻传播领域,对采取时代发展的最新科技手段和工具完成新闻等信息传播的媒介的总称。新时代媒介的概念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新时代媒介主要是一个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将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相连接而衍生出的,以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为主的传播类型的媒体群。就目前情况看:新时代媒介也就是依托卫星通讯、数字化、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技术而发展的新型传播媒介。主要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的有线电视、电子出版物及互联网络等媒介。新时代媒介根据媒体运动状态划分为移动式新时代媒介和封闭式新时代媒介等。移动式新时代媒介具备显著的运动特征,包括手机媒体等移动媒体,能够较迅速的对手中传递相关信息。从传播学角度而言,移动式新时代媒介能够帮助研究中从媒介方面更准确的研究移动媒体的发展以及移动营销等新兴领域,促使企业等能够借助移动新时代媒介等实现营销战略和企业市场战略等。

(二)新时代媒介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1.新时代媒介下信息传播的优点

新时代媒介通过高度信息技术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具备显著的高速度、高辐射性的特征。首先,在信息传递速度中,新时代媒介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能够实现比传统媒体速度高3.5倍以上的信息传播,这使得新时代媒介的信息传播效果显著增加。其次,新时代媒介的类型较多,无论是新时代媒介的实现模式、传播模式还是其他方面,新时代媒介都具备显著的多样化,在信息传播方面,新时代媒介的社会辐射面较大,其传播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传播上时间和空间的重组,这使得新时代媒介的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并且影响更大。再次,新时代媒介的受众极为广泛,新时代媒介基本能够覆盖社会各阶层及年龄层的不同受众,并且相对集中在高素质、年轻化的受众群体中,这些群体的社会地位相对稳定并且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等,这就使得新时代媒介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明显增加。

2.新时代媒介下信息传播的缺点

新时代媒介的信息传播效率极高并且其传播广泛,社会影响力较强,在此情况下,新时代媒介传播的虚假信息或不准确信息等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往往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抑制和清除,这使得新闻行业的信息真实性在新时代媒介环境下受到一定质疑。而不真实信息的社会威胁也会因新时代媒介的迅速传播和海量传播而不断扩大。

此外,新时代媒介是高度商业化的媒介,在较高的媒体竞争中,存在媒体企业和信息泛滥的问题,这就导致新时代媒介的信息权威性不足,并且可能基于某些利益考虑导致新时代媒介的信息内容及感情等受到某些企业及受众等的行为及态度的影响。促使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信息真实性不足并出现故意性质的虚假信息传播等,损害新闻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新时代媒介在商业社会其缺点表现逐步扩大,并且逐步衍生成为一种行业性缺陷,在此情况下,某些负面信息等往往成为新时代媒介关注并且乐于宣传的重点。在此情况下,大量内容相似的不良信息充斥于新时代媒介环境中。这些不良信息的相关方形象受到极大的损害,相关的组织和个人往往会较快的受到社会公众质疑,不利于社会和谐。

二、新时代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真实性不足的情形及案例

(一)商业性质的故意虚假新闻发布与宣传

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信息传播可能受到企业之间竞争手段影响,形成商业活动主导下的虚假信息传播。例如,2010年蒙牛公司联合公关公司,利用网络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诽谤和中伤。以捏造事实的手段降低竞争对手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进而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取得更好的业绩。公关公司利用网络,假借孕妇或儿童家长等身份,以自问自答的发帖方式对鱼油DHA提出质疑,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又通过一篇网络软文《专家:“深海鱼油”危害超过地沟油》使得社会对这一物质的关注和负面认识进一步提升。这就实现了蒙牛公司打击伊利公司以鱼油DHA为主要技术核心的新型儿童奶,通过恶意诽谤与捏造事实,打击竞争对手而取得了一定的不正当利益。蒙牛事件不仅网络媒体大肆进行着,平面媒体和报刊杂志也不短有其足迹,这使得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不断的扩散,严重的打击了竞争对手。然而,事件发展中,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陷入一场信任危机,消费者对本土乳制品的信任度大幅度降低,事情被暴露后,乳制品行业的关系不断恶化,而消费者的各乳制品公司的信心也受到很大影响。在此事件中,商业组织在有组织有策划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介对新闻信息真实性不严格审核的问题,实现了虚假新闻的迅速传播和扩散,并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促使社会公众对于新媒介环境下的商业新闻信息的信任度下降。

(二)吸引受众实现的夸张或断章取义式的新闻信息增多

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信息构成形式多元化,包括传统的语言描述、动态画面描述以及视频连接等多种形式,新闻的真实性与否与其传播形式以及传播的内容覆盖是否全面存在直接关系。在新媒介环境下,新媒介组织不断增多,这些组织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满足其盈利要求,非常关注新闻信息的公众新引力,在一些新媒介组织发展中,并不注重挖掘信息本身价值,而是侧重于如何从公众关注的大事小情中搜索到只言片语吸引公众实现。例如,在新浪、3G、腾讯等较多的主流新媒介组织发展中,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闻信息更新,但是这三个主流的新媒介组织在新闻信息传播中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新闻的标题存在某些社会热点或者具备噱头效应的词汇,但是其具体的新闻内容往往与其标题不符或者与实际不符,这就使得新媒介渠道的新闻信息经常会受到受众质疑,其真实性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这就使得在我国新媒介环境下,一些新媒介组织利用对重大新闻的断章取义守法,扩大某一点新闻信息的内容或者不宣传某些不举报噱头效应的信息,促使新媒介主导的信息传播出现较多的失真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新媒介市场竞争增长的情况下不断扩大,促使新媒介行业内的新闻信息真实性传播难以得到维系,也促使我国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真实性不足问题加剧。

(三)受众不能辨别新闻信息真实性而对信息进行的再传播

受众在通过新媒介渠道获得信息后,可能会对自身关注的新闻信息进行分享或者再传播,如果其所关注的新闻信息内容并不真实,则其对新闻信息的再传播势必会扩大新闻失真的社会危害。以政府新闻信息为例,根据武汉市公安微博发布的信息,在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份,武汉市公安系统发布的全部微博中,信息转发量最低的微博是武汉市公安系统的辟谣微博。而该谣言的微博转发量却是辟谣微博的6倍之多,可见在微博这一新媒介的传播渠道,一些关于政府行为的新闻信息真实性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并且这些失真新闻的社会传播和再传播往往非常迅速,也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等受到虚假信息影响而受损。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完全辨别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或者其自身对于新闻信息的内容理解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在此情况下,公众较多的对其所关注的新闻进行分享,或者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讨论,都会加大新媒介环境下虚假新闻信息的社会影响力。这一方面与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信息的受众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受众自身的诚信观念等有关,只有不断提升受众的诚信意识和能力,才能够避免受众故意等行为导致的虚假新闻信息影响扩大化,这一点本文将在后文予以分析。

三、提升新时代媒介环境下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建议

(一)加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信息真实性的法律约束

鉴于目前我国法律环境对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行为制约能力的不足,笔者认为治理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行为必须首先强化其法律环境,在加强法律治理及监管力度的同时,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坚持多管齐下实施整治,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环境的有序规范,从而避免外部环境缺陷对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行为产生的促进作用。通过严格有序的法律规范,能够极大的整治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行为,以严格的惩罚机制,有效的打击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行为;以长效治理机制,确立整治社会环境有序的长期目标,保证持续有效的整治社会环境,避免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行为的有漏洞可钻;而多管齐下的整治方案能够更全面的将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发布者、信息传播者等多种行为主体全部覆盖在治理环境下,从而达到完善治理和准确处理的目的,维护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此外,应该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尤其是对新媒介组织等建立信用档案,对于那些经常发布虚假新闻信息并的组织进行披露,并且对长期发布虚假新闻信息且不知整改的新媒介组织予以取缔等,维护我国新媒介的基础环境优化,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创造基础。

(二)加强新媒介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提升媒介渠道新闻信息的真实性程度

媒体必须充分发挥对社会动向的舆论监督,尤其是需要不断的加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等的揭露和批判,真正的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进而配合社会法律对社会现实问题等的约束,加强公众对社会现实问题等的理解和辨别,并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等。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新媒介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真实新闻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必须不断的优化新媒介渠道新闻信息发布真实性的保障环境氛围,使媒体坚持做到保证所传播新闻的真实性,进而避免媒介主导或配合下的虚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必须坚持积极态度强化真实新闻信息传播的理念和行为的宣传,坚守媒体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新闻宣传的基本立场,这实际上是在配合媒体的舆论监督,并同时不断提升其舆论引导的作用,更好的改善新媒介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提升新闻信息真实性。也就是说,无论是整个媒体的大环境,还是媒体内的个人因素等,都必须明确媒体的基本职责是传播真实信息,并引导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根本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面对虚假新闻信息传播等行为必须坚决抵制,避免因谋私或认识不足等导致虚假或失真的新闻信息在新媒介渠道的广泛传播和不利影响。

(三)提升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辨别能力

社会公众对新闻真实与否辨别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虚假新闻信息在新媒介渠道的过度传播,并且能够发挥公众对新闻信息的监督作用,较好的约束新媒介渠道的新闻失真问题扩散。这是治理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信息真实性不足问题必须关注的一点,也是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必须关注的问题。为实现不断的提高社会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辨别能力的目标,就必须不断的提升其媒介素养,需要公众学习全面收集和正确信息的能力。这一基础的实现,需要公众关注社会现实,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及时的了解各主要变化,从而不断的提升对信息的敏感度,在面对新媒介组织,尤其是那些社会信用度不高的媒介组织等发布的信息时,正确的判断其真伪,从而避免失真新闻信息在自身的再传播,降低虚假新闻信息的影响力。

四、结 论

综合全文分析,在新时代媒介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增多、传播效率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闻信息发布者以及传播者等对信息真实性保障能力的不足,以及部分故意宣传虚假或扩大新闻信息内容的宣传方式等,给我国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新时代媒介环境下,受众对信息的接收速度非常迅速,在其接收到虚假信息后并不具备完全的信息甄别能力,可能会对部分虚假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宣传,进而促使虚假信息的社会危害增多。

参考文献:

[1]周志凌.微博微观与事实构建——对微博信息传播真实性的探讨[J].新闻爱好者,2012(3)

[2]季佳莹.浅谈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J].活力,2012(6)

[3]陈洪友.论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多远解读[J].编辑之友,2012(8)

[4]胡珍珍.走出新闻真实性的误区[J].新闻爱好者,2012(8)

猜你喜欢

真实性新时代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广告的真实性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