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6-11-19唐江林
唐江林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丰富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实施分层教学,增强学生自信。 针对提高民族地区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根据学生具体问题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课堂教学着手,逐步改善,让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教学策略
一、结合实例,融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理论性较强,逻辑联系紧密,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那么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是关键,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身边实例,融入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一是接触实际例子,让数学有声有色。学习《集合》时,就拿本班级学生作实例;讲解《不等式》时利用我们生活中的跷跷板,天平实验,高矮,轻重等这些能直观感受到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比老师直接讲授效果更明显。二是让数学动起来,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功能。如上《平移》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乘电梯、工厂传送带流水线传送东西、自行车行驶的图片或视频,并配上声音,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产生直接的刺激,激活学生的思维,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引入游戏教学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爱玩好动和争强好胜是中职生的主要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多种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善于运用生活实例,比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求有关存款的利率问题,判断哪种存款方案比较合算;学习了数列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解决有关“房贷”问题;学习了排列组合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排一份班级值日生值班表或某一天的课程表,让学生从动手过程中领会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解决,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关爱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中成为引导者,指引他们在学习道路中不断前行。老师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感,公平对待,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关爱学生,要对他们学习要有耐心,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一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有效地解决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三是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不能一味追求同步,而对学困生产生偏见,要善于沟通交流,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策略和指导方法。即分层教学法;四是要教法灵活多样,使每堂课要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做到上诉几点确实很难,但要不断的实践,不断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专注教育事业,努力实践。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体差异,分层组织教学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如果只要求他们完成一般的教学任务,他们往往就会因为知识难度不够或任务少而“吃不饱”。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在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适当地安排几个拓展性题目,通过“开小灶”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学困生,应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提出更容易实现的目标,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并为他们搭建体验进步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班集体形成帮扶对象,各个击破
个体差异显著,要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困难重重,老师一个人也许有“漏网之鱼”,所以就需要发动班级中学习能力好,时间充裕的学生对学困生进行帮扶,组成若干个团队,形成合作意识,共同解决学习困难,相互影响,最后进行评估,形成竞争机制,让学困生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地进步,对学习好的学生也达到了一个巩固运用的效果。教师的引导,定期的检验评比工作必须细致到位,并对做的好的予以奖励,对做的差的给予鼓励和期望。
(三)注重学习数学方法的能力培养
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差,没有自身的学习方法,也是一大难题,要想一时改变此现状是不可能的,就必须打持久战。一类是老师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让大家尝试是否有效。对所学知识需要反复巩固,数学要自己动手去演算,课后对自身的问题所在要去研究,遇到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实在无能为力就“求教”;对知识板块老师要系统总结,逐步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对章节知识模块化;易错题,易错知识点反复强调,多次分析,理清思路,学生对错题和混淆点要形成题集,不断去复习巩固;公式应用要反复尝试,注重变化的过程,演算的方法,体会解题的技巧和方法等。第二类是学生自由摸索,从课堂教学,课后习题,练习检测中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的一套学习方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记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灌输数学思想,要多想方法,注重演算过程,追求实际,不要一味只要最终结果。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需要时间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不断开拓创新,想方法,寻求解决方案。总之,中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工夫,善于将趣味性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2]兰光福.中职数学兴趣教学新方法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3]赵小云.改革考试和评价手段的一种新思路[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