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探讨
2016-11-19李芳
李芳
【摘 要】高等院校校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大局。当前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与新任务,创新理念是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创新源泉。本文笔者就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对策
所谓宣传,是指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目前宣传主要是服务于国家的价值导向。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相通的概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宣传思想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基本职责。高职院校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大学立德树人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当前加强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目前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和落脚点最终还是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不同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多种多样 , 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理念应该是一致的。在强调专业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 应该把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紧密结合和服务于教学研究 , 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 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和营造传统优良的学习精神。通过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 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良学习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 ,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 通过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
宣传思想工作不是孤立的 , 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 涉及领导体制、管理方式、运行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参与、努力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改革事业,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符合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促进改革和推动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坚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有利于在大数据时代更加有针对性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二、当前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思想的不断成熟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给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其高度凝练和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成为构建高职院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梦”的概念,这无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党的理论开始迈上新的高度。宣传思想工作要努力把握理论体系的内涵和精髓,用其来引导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再次,网络的便捷通畅便于宣传思想工作对舆情的引导。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畅通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受众可以在网上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做到文字和心灵的零距离。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重要受众群体,他们在网上发表言论,体现自我价值。宣传思想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动态,主动抢占网络阵地,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使宣传思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瓶颈
(一)宣传思想理念守旧
目前的高职院校认为宣传思想工作不能立竿见影地促进学院的改革发展。传统的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思路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理念要与时俱进、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和推介。此外,在实践中,宣传思想工作内容未能真正体现“三贴近”原则,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亟待提高。
(二)缺乏重视媒体意识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缺乏敏感的媒介意识,没有足够重视和熟练掌握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的技术。高职院校不善于主动与媒介打交道,致使宣传思想工作效果不佳。目前,高职院校没有完全实现与社会媒介技术与资源的共享,宣传思想工作策划中较少引入媒介力量。
(三)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公众与传媒越来越关注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与师生的日常生活。高职院校干部作风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学术问题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媒体报道的热点。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总能在第一时间在舆论中扩散。在这样的事态中,高职院校不善于面对公众与媒体,缺乏应急保障机制,往往陷于被动的局面。
四、创新高职院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提高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工作理念
理念创新,就是要树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第一、效果第一的观念,提升科学化工作水平。要改变照抄照般做法,改变空洞说教、形式单一、模式化、套路化的现象,改变说得多、做得少、务虚不务实的行为;要通过工作效果检验工作思路、工作方案、工作举措的正确与否,不能只看做了什么,更要看做得怎样;要从内容和形式上,改进形势宣传、理论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成就宣传,让师生爱听爱看,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广大师生产生共鸣,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了;要坚持时、度、效意识,既要抓好顶层设计,更要抓好任务落实和工作推动,还要向社会传播高职院校声音。
(二)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阵地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依托,这一学科的建设成效直接关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能否发挥好学科引领的作用,能否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领域的融入、贯穿作出应有贡献,也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实际所达的高度。无论是作好课程建设的学科依托,还是发挥出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切实深化内涵发展,提升领航的素质与能力。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应更加自觉地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势任务与特点规律的理论研究,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学理支撑。
(三)要改进工作方法,增强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师生,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于人的思想层面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立德树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崇高使命,着眼广大师生现实的思想政治状况,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的前提下,把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帮助师生与服务发展师生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应网络发展新常态和大数据时代新特点的工作方法,讲好贴近师生实际的高职院校故事,传播切合师生需求的高职院校声音,彻底改变“你说我听”“见物不见人”的呆板化、模式化工作方法,切实增强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首要地位,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辨识力和抵制力。一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注重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着力提高学生社团的政治鉴别能力,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开展学雷锋和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进校园巡讲等活动,开展评选“身边好人”等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精心设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设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健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繁荣校园文艺创作。继续抓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审美和人文品质,使之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阵地。激发师生自主创作能力,打造一批以爱国将领、革命英雄、科学先驱、道德模范、敬业典型、志愿服务标兵等为原型的歌舞剧、话剧,组织推动校内、校外巡演。创作一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歌曲、动漫、视频、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文化作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作品资源库,分学段、分层次地在大学进行展演、展映、展播。
(五)强化与教育媒体的合作,营造良好宣传思想生态
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除了做好校内的各项工作,还要注重与教育媒体的合作,要运用“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思维,发挥教育媒体的作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电视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都能与时俱进,围绕高职教育中心工作,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成就、先进院校典型经验,有效地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发展。高职院校负责宣传思想工作的部门及人员要主动联系在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媒体,提供线索、素材或优质稿件,传播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成绩,在舆论上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对校内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易桂姣.论建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长效机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沈壮海.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线、基础和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