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波段频振式杀虫灯诱集枣园害虫的效果比较
2016-11-19梅象信宋宏伟卢绍辉袁国军马俊青罗坤汪衡陆云王其
梅象信 宋宏伟 卢绍辉 袁国军 马俊青 罗坤 汪衡 陆云 王其
摘要: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害虫治理方式。本研究通过比对不同波长的杀虫灯在新郑枣园诱集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以比较不同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对不同目害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1号灯(320~580nm)对常见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引诱效果;2号灯(400nm)对枣园总害虫、总昆虫及半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最好;3号灯(460nm)对鞘翅目有较强的诱杀效果;4号灯(520nm)总害虫、总昆虫及双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较好。
关键词:枣园害虫;频振式杀虫灯;昆虫种类;诱杀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6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4-0098-04
从20世纪40年代起,化学防治在害虫防治中起主要作用,但化学防治中的农药残留、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造成诸多负面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方法综合治理农林害虫,收到良好效果。频振式杀虫灯技术是在防治农林害虫中有独特功效的物理防治技术,其选用了能避天敌的光源和波长,对天敌杀伤力小,可以有效保护天敌,促进田间生态平衡。该灯的杀虫机理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杀灭害虫。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黄色外壳和味,引诱害虫飞来扑灯,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据研究,在梨园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涉及5目12科18种,天敌误杀在7%。由于其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对人畜安全等益处,因而三大效益明显。很多重要的农林害虫,都对频振式杀虫灯具有强烈的趋性,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是进行害虫研究、防治等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以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为代表的灯光诱杀器械,其技术性能得到较大改进和提高,在监测功能的基础上,作为诱杀工具,在果园的使用得到广泛认可,防治面积越来越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果园设置频振式杀虫灯,可以通过诱到的成虫数量消长情况,预测其成虫羽化始期、盛期、末期,再结合气象资料,对下一代卵、幼虫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作出预报,从而指导田间用药防治。尤其结合生命表研制的系统观察、性信息素诱测、遥感技术监测、电脑数理统计测报以及其他生物学、生态学、物候学等测报方法,相辅相成,能显著提高害虫测报水平,达到准确、及时、连续、系统的测报目的。
生态果园中运用频振式杀虫灯测报和防治害虫,对主要害虫诱杀效果非常明显,诱杀害虫种类多,对天敌影响小,效果好。频振式杀虫灯不仅能准确监测昆虫的种群动态,提供虫情预测预报的基础数据,还可大量诱杀成虫,减少其交配的几率和田间落卵量。大多数害虫对波长250~700nm的光均具有识别能力,但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波长的光源趋性不同,所以不同波长的诱虫灯效果也有差别。本研究在枣园进行不同波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效果的试验,旨在为科学合理地利用灯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杀虫灯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为河南省汤阴佳多公司生产。该灯外配频振式高压电网,使害虫触杀后落入灯下接虫袋内,达到诱杀害虫、控制危害的目的。设置了光控、雨控开关,天黑自动开灯,天亮、雨天自动关灯。共选择了波长320~580nm(1号灯)、400nm(2号灯)、460nm(3号灯)、520nm(4号灯)4种型号的杀虫灯。
1.2 试验地点
河南省林业高新技术中心新郑市枣园。
1.3 试验方法
选择管理水平、栽培方式、周边环境等基本一致的地块作为挂灯点,不同灯之间距离约80~100m,并随机悬挂,灯底部高度大致与树体最上端齐平。
试验共设4个处理:1、2、3、4号灯,每号灯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盏。试验时间:2012年4月27日至9月14日。每3天收集诱捕到的昆虫,放入毒瓶中毒杀,采用传统形态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并记录、统计。
1.4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DPS3.01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集昆虫种类
诱集的昆虫共涉及10目、42科、84种,其中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为主,诱集到的枣树害虫主要有枣粘虫、枣尺蠖、枣飞象、黑绒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枣瘿蚊等。天敌为草蛉科、瓢虫科、食蚜蝇科等。由此可以看出,4种杀虫灯诱杀害虫范围广而天敌较少,见表1。
2.2 不同波长杀虫灯诱杀昆虫的总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2、4号杀虫灯诱杀主要害虫的总量基本相同,3号杀虫灯诱杀害虫的总量最低。经方差分析,2、4号灯总杀虫量在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2、4号灯总杀虫量在1%水平上与1号灯差异显著,1号灯与3号灯总杀虫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同样,4种灯总诱杀昆虫数量与诱杀主要害虫的效果一致。
4号灯诱杀天敌的总量是1号灯的3倍多,2、3号灯诱杀天敌的数量差别不大,日诱虫量2号灯最多,为85.1头/天,3号灯最少,为63.8头/天。在诱杀害虫比例上,1号灯诱杀害虫比例最高,为97.1%,4号灯诱杀害虫比例最低,为91.4%;诱杀天敌比例与之相反。
2.3 不同波长杀虫灯对不同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在诱杀鳞翅目害虫方面,1号灯的诱杀效果最好,3号灯诱杀诱杀效果最差,均与2、4号灯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诱杀鞘翅目害虫方面,3号灯诱杀效果最好,4号灯诱杀效果最差,均与1、2号灯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诱杀半翅目害虫方面,2号灯诱杀效果最好,3、4号灯次之,2号灯与3、4号灯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诱杀双翅目害虫方面,4号灯诱杀效果最好,其次是3号灯、2号灯,1号灯诱杀效果最差,4种灯之间均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1号灯(320~580nm)对常见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诱杀效果;2号灯(400nm)和4号灯(520nm)对枣园总害虫和总昆虫有较好的诱集效果,且分别对半翅目害虫和双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较好;3号灯(460nm)对鞘翅目害虫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但对枣园总害虫和总昆虫诱集效果均最差。这些可为设计、改进高效专用杀虫灯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杀伤过多的天敌和中性昆虫,更好地保护环境。枣园环境条件单一,昆虫种类相对简单,专性害虫较多,而天敌相对较少,害虫常因为有丰富的食物和天敌缺乏而大量发生。
4 讨论
4.1 天敌保护措施
科学用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在生态系统中,害虫与天敌的数量变化虽然存在着跟随、同步及抑制等各种关系,但重要的还是跟随关系,表现为一种害虫上升后,其天敌才跟随上升。它们的高峰期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利用这个时间差,人们就可以在害虫出现高峰期间点灯诱杀,而不至伤害大量天敌。大面积长期灯诱则没有必要,不利于保护天敌。在灯光防治中,根据害虫的扑灯高峰确定亮灯时间。这样既可以把晚间活动高峰期的害虫主体扑杀掉,又缩短了对天敌的诱杀时间、减少能源消耗、延长诱虫灯的使用寿命等。对害虫夜间上灯节律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害虫的扑灯节律,并将其应用于灯光防治。
麦收前后及9月上旬左右瓢虫高发期,以及春秋季草蛉等有效天敌的高发期,采取停开杀虫灯、控制用药等措施,从田间调查及多年诱集效果看,停开4号灯尤其重要。
4.2 生产应用
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波长的灯诱集不同昆虫的效果不同,应该以生产实践的要求为准,而不是以诱集昆虫总量为目的,故建议设置特定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来诱集特定类群的害虫,以达到最佳防治害虫的目的。如鳞翅目危害较重的农作物田地建议利用1号灯(320~580nm)进行诱集,而对于鞘翅目昆虫危害较重的林地,3号灯(460nm)的诱集效果较好,对于诱集盲蝽等一类昆虫,波长相对集中的灯诱集效果则好于波长相对分散的灯。
但本试验也有一些需要继续补充和完善的地方,如诱集数据需要多年连续诱集并进行比较,才能确定是否达到诱杀防治枣园主要害虫的目的。对诱虫灯在经济性、安全性、方便性、节能和多用途等方面的研究仍需加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地理、气候条件差别较大,应根据各地情况设计不同结构及用途的诱虫灯,为准确掌握害虫发生动态、搞好害虫测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