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就业质量区域差异化研究

2016-11-19李南竹程坤刘爽

商业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东北地区

李南竹 程坤 刘爽

[摘要]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东北三省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形势。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变缓,就业人数的年均增长率、劳动报酬、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均偏低,三省在教育方面、社会保障方面投入不足。针对影响就业质量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护和劳动报酬四个维度,利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东北地区各城市的就业质量整体不高、地区差异明显。东北地区应统筹区域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民营企业,同时减少人口流失,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改善地区就业质量。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助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东北地区;就业质量:区域差异化研究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能源、化工等行业的下行带来的企业开工率不足,已经在向用工环节传导,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钢铁、煤炭系统约有180万职工需要分流安置,这在传统工业占主导地位的东北三省表现得尤为明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需要全面分析东北地区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指从业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报酬或收入情况的优劣程度,与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中设定东北地区的就业质量是其经济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和劳动报酬水平的综合体现。

一、东北地区就业质量基本状况

(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GDP增长6.9%,全国人均GDP为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2015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58057.81亿元,其中辽宁省28700亿元,吉林省14274.11亿元,黑龙江省15083.7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3.0%,5.7%,6.5%,位列全国后五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5201元,50162元,3922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6.5%,5.6%,其中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人均GDP和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4年东北第二产业GDP占比为47%,高于全国42.6%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占比仅为42%,低于全国48.2%的平均水平。各省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和吉林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资源产业和重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东北形成了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

(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状况

人力资源数量方面。其一,从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看。近3年,东北地区的就业人数呈总体增加趋势,但三个省份的就业人数差距明显,并且年均增长率比较低,黑龙江省的年均增长率更是排名全国最末。其二,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来看。2014年辽宁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1163.9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5.4%,吉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69.3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9.3%。在现代就业模式中,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人数构成应为15 35:50。与此相比,两省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均偏低,需要引导和鼓励劳动者参与到第三产业中。其三,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来看。2015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4%,3.4%,4.5%。东北三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只有黑龙江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力资源质量方面。从人均教育支出来看。2014年三省的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分别为11.9%,13.97%14.73%,与同期全国水平15.18%相比仍有差距,地方人力资本投入稍显匮乏,制约了就业质量的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状况

养老保险方面。2014年东北地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74.6万人,增长率为2.022%低于全国水平5.91%。医疗保险方面。2014年东北地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53.5万人,比2013年增加62.25万人,增长率为1.157%,低于全国水平4.278%。失业保险方面。2014年东北地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401.4万,增长率为0.143%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813%。

(四)东北地区劳动报酬水平

其一,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看2014年辽宁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8190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9110元,而全国的这一数字是36390元和56339元,不仅与北京、广东这些发达地区相距甚远,与中西部的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等地也有差距。其二,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看。根据《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5)》的统计结果,2014年东北地区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969.7元,这一数字仅低于我国东部地区33866.4元。在全国范围来看辽宁省处于较高收入水平,近3年来一直处于第10名左右,而吉林和黑龙江的收入水平却一直靠后,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二、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质量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就业质量是劳动者在其就业过程中工作状况的综合反映。从宏观角度来看,受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人数等拟微观角度来看,又包括劳动者的收入状况、工作环境、权益保护等,因此就业质量是一个宏微观相结合的概念。基于以上对就业质量内涵的理解和对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就业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本文构建了包括4个维度,16个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抽象、复杂的就业质量问题转换成可以度量和比较的数据,以求全面、客观、系统的反映东北地区的就业质量。

(二)利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

由于本文对就业质量的研究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并且选取的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就业质量的众多因素转化成几个综合因子,再利用SPSS17.0对东北地区34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2013年就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寒露
4月份东北地区工业生产增速同比大幅提高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