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优化

2016-11-19刘剑刚

商业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批发市场龙头企业流通

刘剑刚

[摘要]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逐步形成,但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合作组织规模偏小,新兴的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受到落后的物流设施约束。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权力结构失衡,违约风险高。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产品流通模式,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着力推进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农产品流通模式

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化农产品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农产品流通,对于增加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户收入,保护农户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刺激农村消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美国农业发达,农产品产地市场较为集中,农产品流通模式以产地直销为主。农产品通过超市流通,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并实行连锁经营,或者农产品从产地市场通过配送中心连接到销售终端,产地直销约占全部农产品的80%左右。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所占比重日趋下降,仅有20%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产品竞拍、期货交易等方式主导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减少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暗箱操作,有效地维护了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日本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90%以上的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流通。日本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与其分散化的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的要求。因而,传统的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果蔬等农产品在批发市场主要采用拍卖方式交易,保证了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公正性。日本农产品协会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产品主要由农产品协会统一采购和销售给批发市场。日本不同层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结构完整,各项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但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交易使流通环节增多,流通时间长,交易成本较高。德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制造业基础雄厚,农产品流通以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为主。在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繁多的食品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高度延伸的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的深加工构成德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显著特征。德国在零售业推行连锁化经营,大型销售连锁企业集团主导着德国加工食品的市场,零售连锁企业直接从食品加工企业采购,极大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

二、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现状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产品流通的迅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农户+农民经济人、农产品运销大户+批发市场

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民经济人、农产品运销大户与农户订立农产品采购合同,统一收购农产品,然后再将其销售到批发市场。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在生鲜农产品流通方面较为普遍,具有灵活性强、便捷等优点,但是农户与农民经济人、运销大户之间的依赖性低,交易双方关系较为松散,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交易双方长期合作的意愿较为淡薄。同时,交易双方相互搜寻的成本较高,导致该流通模式运行效率较为低下,难以与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产品流通相匹配。

(二)农户+农村合作组织+批发市场

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特点是农村合作组织成为生产与销售之间的重要媒介。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在农产品交易谈判中常常处于劣势。因此,作为农户与批发市场之间中介的农村合作组织,不仅要承担起农产品采购和销售的职责,而且还要负责与批发市场进行价格谈判,以实现农户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现有的农村合作组织受规模偏小,资本总量不足,技术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慢,滞后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农户(生产基地)+龙头企业+零售终端

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较为流行。这里的龙头企业大多为农产品生产企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之间订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农户根据契约组织生产,而龙头企业则依据契约采购农产品,并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户(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稳定性相对较强,农户进入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得以提高,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是,在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中,农户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销售农产品,对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尽管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农户的数量庞大,龙头企业的数量较少,二者之间的力量却明显不均衡,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中权力向龙头企业倾斜,龙头企业对农产品收购价格往往形成显而易见地控制,对交易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形成潜在威胁。同时,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受经济形势、消费者偏好、居民收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一旦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或低于契约规定的价格,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农户与龙头企业均有强烈的意向违约,契约的履行常受到严重的冲击。

(四)生产基地+超市

近年来,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迅速形成并发展起来。超市与生产基地直接合作,超市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熟知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整个供应链进行监管,并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冷链配送等配套服务,有效地优化了农产品供应链,缩短了流通环节,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发展潜力巨大,但它同时受到落后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农业信息系统的强烈约束,农产品产地直销不足10%,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三、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优化策略

在城乡统筹共建的背景下,优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产品流通模式,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组织,大力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表明,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因而,政府要大力推动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基地以及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条件的、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可以推动农村合作组织组建战略联盟,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合作组织规模较小,实力弱的问题,从而实现农产品产销间的有效衔接。为此,要强化政府的服务性功能,政府要对农村合作组织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二)优化农产品流通模式,积极推进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发展

政府相关机构要协调和完善生产基地与超市之间的对接机制,促进生产基地与超市之间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打造新型的农产品供应链,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的链条。超市要大力发展冷链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培育品牌农产品,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三)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信息系统

政府要大力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通过电子交易卡,全面记录农产品的批发情况,掌握农产品价格、质量、品质和流向信息,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的流通安全。积极引进电子交易方式,构建电子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促进农产品交易顺利进行。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农产品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猜你喜欢

批发市场龙头企业流通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