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黄茶香
2016-11-19彭明志
彭明志
在湘中地区的山村中,一户人家四季之内可能不作田,也可能不圈养牲畜,但绝不会不采茶。这种几乎天天都浸在人们杯碗中的叶子叫黄茶,是一种区别于绿茶、红茶、黑茶等种类的茶叶,也是我国特有的物产。
每年清明前后,是农家极其繁忙的日子,除了播种作物,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采茶作茶。用来制黄茶的茶叶必须是新鲜嫩芽,一般生长到一寸的芽就可摘下,过长则成了老麻叶,于是时间在这里又成了关键因素,尤其是头一轮采制出的茶叶,能卖到比较高的价钱。所以除非是下着大雨,不然人们是不会放弃采摘的最佳时机。
通常在几场春雨过后,漫山遍野的茶树生命力更加旺盛,嫩得发亮的尖芽不知不觉就冒了出来。各家的男女老少们一起出动,拿着桶子和板凳,下雨还要带上斗笠。这个时节的山野里,多了几分女人们谈论家常的热闹。他们速度飞快地在一棵棵茶树上作弄。我敢说他们的指甲绝对是为茶芽预留的,要用指甲的坚硬来掐出一篓篓嫩芽的绿色。茶芽从上往下数四五片嫩叶之后,会看到一片白色的小叶,这是掐断茶芽的位置。所以说如何采茶都是有规则可循,这是大自然的奥秘。即使你是生手,也大可不必担心不会采茶,似乎它生来就是供人采摘的。当有一天能够亲眼看到采茶人的手速时,你一定会惊讶,几乎每个女人都能熟练的掌握采茶技巧。不过速度再快,要采满一篓嫩叶也需要极久的时间。四斤鲜叶才能制出一斤干茶,因此他们一旦开始,大多是整个上午或下午都要聚精会神地待在茶树面前忙活。采茶人随身带小板凳坐在茶树旁,一棵棵挪过去。大概不到半个月,茶树便过了长芽的时期,人们会将一米来高的茶树从近地处砍掉,茶树干枯后是非常好烧的柴禾。不用怀疑它的生长,待到来年时肯定又是一丛绿。
嫩芽采回后要趁鲜制作,一般白天采足鲜叶,晚上便全家上阵制作。其制作工艺类似于绿茶,但由于是半发酵茶,具体在方法上还是有所差异。首先将鲜叶放入大锅中翻炒杀青,一人烧火一人拿木叉翻炒,为了避免茶叶烧黑,翻动是绝不能停的。待锅中冒出热气,制茶人就要小心出锅时间了,全凭经验断定。炒过的茶叶快速装入簸箕,用略湿的毛巾盖住茶叶数十分钟,利用余温促使其叶绿素等物质氧化。这道工序之后,茶叶颜色开始变暗。在厅堂中用两条长凳架起一个大簸箕,闷过的茶叶倒至其中散热干燥,过后要不断揉捻。这是一个需要经验和体力的活,将茶堆至身前,然后双手覆上左右揉捻,如此反复数千次至茶叶呈条状。中国的手工者有智慧,木匠能做出一种揉茶机,摇动机器手柄总比用手直接揉省事,但这样制出来的茶叶味道上有很大不足。在历经了多个小时的处理后,茶叶便要进入最后的烘干工序了,都用竹制的罩笼进行。罩笼里面用炉子生了炭火,其热量传送到竹罩上的茶叶,几个小时候便可烘干。
对于绿茶来说,由绿色变成黄色绝对是品质上的差劣,然而黄茶的一生要经历三种不同的颜色。长在茶树上的新鲜嫩叶是碧绿色,收藏在柜中的成品茶坯是黑色的,而舒展在水中后则是黄色,可谓本是枝头几片春意绿,终来惹得一水杯中黄。伴随着黄茶的还有待人之道,不说远客,就是近邻来访,主家也会马上泡上几杯黄茶双手端来,这是一种礼遇。
本地黄茶没有形成产业,但农家自制的茶是一种较好的赠品。有些人家指望着制茶售卖补贴家用,于是全家上地采摘,连夜制好后第二天清晨拿到集市上卖。根本就不用吆喝,就稳当当站在那里,自会有买茶人走上前来探茶品质。现如今的黄茶差不多可以卖到一百元,头茶的价格更在几百块,一些人家每年卖茶的钱就有数千,这对于农家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