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北英才”激发的“人才效应”

2016-11-19喻银跃

当代党员 2016年21期
关键词:江北区江北英才

喻银跃

【路径】

坚持以市场机制集聚人才,以优厚待遇激励人才,以新型载体培育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以开放视野广纳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用好用活现有人才。营造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良好环境,探索科技人员企事业单位双向流动机制。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支持企业家组织、服务、主导企业创新活动决策。

2015年4月9日,江北区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表彰了12名特殊人士。

这12个人来自不同行业,在各自创新领域均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他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号:“江北英才”。

2014年6月,江北启动“江北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选拔一批能够代表一流水平、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黄华华就是其中之一。

彼时的黄华华,与道路和桥梁结缘已30余年。

年轻时,抱着“想让脚下的路走得更平坦”的想法,黄华华报考了重庆交通学院公路工程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道路可行性项目研究工作。

1985年,重庆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吸引了已在天津工作的黄华华,他向重庆市人才交流中心毛遂自荐,得以回到重庆,进入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工作。

在重庆,绘图、跑现场、学习……成了黄华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关键词。

忘我工作中,黄华华把一张张蓝图变成了“通途”——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重庆长江鹅公岩大桥东引道工程、长江二桥北引道工程、府谷县高家湾大桥及立交工程等1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工程设计工作。

2004年,已成为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的黄华华,放弃职位和优厚待遇,到江北创办了重庆市中设市政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10年间,中设团队从当初的20人发展到390余人,年产值从当年的8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亿余元,税收也从4万元激增到现在的1000余万元。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已经成长为综合性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2013年,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出台,江北被赋予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双重定位。江北区委书记杜和平说,江北区作为都市功能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资源要素的发展瓶颈,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才能打破发展“天花板”。

江北区选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便是集聚高端人才。2014年6月9日,江北针对自身人才短板,加大现有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和支持力度,出台了《“江北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此计划以突出高端、重点支持、统筹实施、公平择优为原则,择优遴选出一批“江北英才”,在3年内为每人提供不低于30万元的研发经费,以及人才津贴。此外,“江北英才”还能享受健康体检、子女入学、科研仪器、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2015年4月,黄华华作为江北科技创业的示范引领者,获得了首届“江北英才”称号。

黄华华的创新活力也因此被激发出来。

黄华华重视科研的力量,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至少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8%;他也将每年通过“江北英才”获得的科研资助资金,用于创新项目研究上。

因为对创新的重视,中设获得了如降噪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梁铺装层防水排水结构等各类知识产权共计22项。

今天,像黄华华这样的“江北英才”已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这样的领军人才。江北区通过实施“江北英才”和“名家名师名医”等重大育才专项,打造“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等品牌揽才活动,不仅5年集聚高层次人才近1000人,而且实现了人才工作“四个转变”,即由被动适应发展向主动引领发展转变、注重体制内向内外并重转变、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力转变、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江北区还将制订《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通过优化特殊支持办法,深化引才品牌活动,实施重大人才专项,建好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和“四新”人才四支创新骨干队伍,用5年时间实现人才结构大调整、高端聚集大突破、人才环境大提升。

猜你喜欢

江北区江北英才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诚聘英才
相逢是缘
——重庆市江北区老年大学校歌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实验学校
江南的水与江北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