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密码
2016-11-19贝小戎
贝小戎
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乔蒂·阿彻和马修·乔克尔使用电脑分析了5000部小说,破解出了畅销书的密码:要写家庭、工作和亲密关系,不要写性、毒品和摇滚乐。
刚上映的电影《但丁密码》改编自丹·布朗的畅销书《地狱》。许多学者都对丹·布朗嗤之以鼻。英国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曾经说,丹·布朗一次次地证明,一个人不需要能够优雅甚至有意义地串起一个句子,就能写出一部畅销书。
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乔蒂·阿彻和马修·乔克尔使用电脑分析了5000部小说,写出了《畅销书的密码》一书。他们的发现有些出人意料,比如描写家庭、工作、亲密关系的书比写性的书更容易畅销。好的、流行的主题有:婚姻、死亡、税收,还有技术、葬礼、枪、医生、工作、学校、报纸、孩子、妈妈、媒体。不流行的有性、毒品和摇滚乐。读者更喜欢看到作者描写股市而非人脸,更喜欢实验室而非教堂,更喜欢狗而非猫。至于场所,最好固守于普通的家庭,沙漠、大海、丛林、农场都不行。许多畅销书都有一个神秘、黑暗、渴望救赎的女主角——如《龙纹身的女孩》和《消失的女孩》,而且她们都是28岁。
他们提示道,要描写真实的人,不要去写侏儒、贵族、战士、女祭司、中士、公爵、巫师(只能有一个哈利·波特)、独角兽。
二位作者说,他们对一份书稿能否畅销做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
《连线》杂志说,计算机算法破解了畅销书的密码,此举能够拯救出版业,却会毁掉小说——对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已经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但人们有时候需要读点轻松的东西。
乔治奥威尔在《李尔王、托尔斯泰及弄臣》一文中说:“现实中你没有任何证据或论据能证明莎士比亚或者任何别的作家是好的,也没有任何办法能确切地证明例如华维克毕平是差的。归根结底,文学是否优秀只有用是否传世来检验,而传世本身就是一个多数意见指数。”
畅销书除了娱乐功能,还有一个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社会,贴近他人的内心,至少提供一个共同的话题,提供一点社会凝聚力。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一位女学生撰文说:“假如过去几年间,你滞留在了一个荒岛上,刚刚回到文明社会。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大事,战争、新总统、新的文化运动和流行文化。这个时候,要想迅速跟上时代,最好的办法是看看《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因为我们选择沉浸于什么样的想象中的世界最好地表现了我们的集体心态。”
悬疑作家詹姆斯豪尔在《热门文学:破解20世纪畅销书的密码》中概括了畅销书的12个特征:几乎所有的畅销书都涉及它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飘》和《杀死一只知更鸟》写到了种族问题,表达了“国民意识中广泛、深刻、难以解决的冲突”。
畅销书中反复出现破碎的家庭和格格不入的主人公,不论是杰克雷恩、米奇麦克迪尔还是罗伯特兰登教授。畅销书中还充斥着地下帮派,比如《教父》和《黑色豪门企业》,以及《达芬奇密码》。豪尔认为,这表达了美国人对机构、对公共事务的怀疑,担心他们会破坏个人自由。
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前总编迈克尔柯达2001年出了一部关于畅销书历史的书《上榜》,他在书中说,一些书为何会成畅销书,他们的出版商也不明白。畅销书之所以没有一定之规,是因为小说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握住人们的集体心态才能畅销,而这些东西是变动不居的、难以捉摸的。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