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获得中国首张有机食品证书的大山农民

2016-11-19阿友

百姓生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光荣茶园有机

阿友

在安徽泾县汀溪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有个32户人家、130位村民的战岭村。21年前,中国第一张有机食品证书,由原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给了战岭村村民陈光荣。这位普通的大山农民,通过近30年的不断摸索,从大山深处精选出7株野生茶优良品种,繁殖了优良兰香茶苗500多万棵,推动当地种植无公害有机茶2000多亩,成就乡亲走上脱贫致富路。2015年年底,陈光荣获得第三届安徽“十佳环保人物”荣誉称号。

全国首届有机食品培训班唯一自费的农民学员

安徽省泾县汀溪乡战岭村,坐落在一片原始森林中。今年64岁的陈光荣,是这个村的一位农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陈光荣,12岁开始跟父亲学习祖传兽医知识,18岁时便能够单独出诊了。在多年山村生活中,陈光荣看到当地村民靠狩猎和伐木来维持生计,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难以达到小康。他很想改变这种状态,并且希望找到一条致富路。

1990年,陈光荣多次自费赴外地听取环保专家李正方、韩也良、王法尧等教授的演讲,又到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最后他认准了当时在全国刚刚起步的有机农业。为实现梦想,陈光荣请来权威机构检测山村部分空旷山林土壤层成分,发现这里的土质各项指标均符合欧盟国际有机农作物栽培标准。家乡优越的自然条件,增强了陈光荣种植有机茶的信念。

从1991年起,陈光荣租用深山里一名农户家6亩茶园,同时用自家多年没种过作物的6亩山场,进行对比实验。他还说服几名亲朋至交,按照他的模式试验性种植了10多亩有机茶。1994年10月,陈光荣参加了由原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与农村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在南京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有机食品培训班。勤勉好学的陈光荣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不放过与每一位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他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如饥似渴地学习有机生态农业知识。在这次培训班上,陈光荣是唯一自费的农民,引起了同期学员的好奇与关注。结业后,原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把培育有机茶种植这项课题交给了陈光荣。因此,全国第一个有机茶研究基地诞生在战岭村。

中国第一张有机食品证书花落安徽大山坳

培训结束,从南京回到汀溪乡后,陈光荣严格按照有机农作物种植规范操作:茶园不用任何化学肥、除草剂及农药,用黑光灯、粘虫纸灭蚊虫;灭杀害虫方面,就地取材选用大山里常见的百部草、苦参、苦楝子植物与树果浸泡过滤后的溶液,对茶园喷雾灭杀害虫,同时在茶园内套种广谱灭虫菊。茶园土壤施用菜籽饼肥,沼渣作基肥,茶株下放养土鸡吃虫。这样,茶园里的小环境生态平衡了,湿润的地表和蓬松浅土层里栖息着吃虫的青蛙,很多白头翁、灰喜鹊,也飞进茶园吃虫子。为了随时观察茶叶生长情况,及时记录数据、拍摄影像资料,陈光荣干脆在茶园旁的一个山洞里安营扎寨。

一个农民的不懈探索,感动了时任原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主任李正芳。他3次亲临汀溪现场指导,使陈光荣受益匪浅。经过3年的实验,有机茶种植获得成功。茶叶大小植株叶肥杆壮,鲜叶毛峰浓密、色泽翠绿,浸泡出的茶水兰香馥郁。平均亩产成品干茶12公斤,收入超6000元。

1995年6月5日,经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颁证委员会现场考核认定:安徽省泾县汀溪精制茶厂陈光荣生产的“汀溪兰香”绿茶,符合我国有机(天然)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允许该产品使用有机(天然)食品商标标志。该证书使用期限为:1995年4月1日至1996年3月31日,有效期1年。该证认定有机茶总量为170公斤,约合20多亩茶园总产量。至此,中国第一张有机食品认证证书花落安徽大山坳,在国内食品界引起广泛关注。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和安徽省领导,先后前来实地考察。

1996年秋天,联合国有机食品推广机构亚洲总裁巴特· 科尔哈温,慕名来到汀溪考察。站在战岭村最高峰野猪岭上,巴特面对满目苍翠,亲切地拍着陈光荣的肩膀由衷赞叹:“环保陈,你的功劳必将惠及后代子孙!”

多年来,为了推广发展有机食品,陈光荣长年走村串户翻山越岭,先后骑坏了5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总共行程30多万公里。由于长年奔波饮食无常,陈光荣的胃多次大出血导致休克,最后动手术把胃切除了五分之四。他还多次因雨天行路跌跤,曾摔得全身多处骨折。

在推广有机食品的过程中,陈光荣花光了行医积蓄的20多万元,最初获颁的有机食品证书使用期为1年,重新申请核验发证需要5万元,陈光荣因囊中羞涩无以为继。他清楚地知道,有机茶产业最初成本投入非常大,生产成本比普通茶叶要高出10倍,且见效周期长,原因在于有机茶长势较慢,营养吸收不如使用化肥来得快,因此有机茶产量比较低。有机茶种植成本在第一年最高,以后逐年减少,一般生长2年后可在茶林下养鸡增收,第3年开始少量采摘,第4年才产生效益。经过前期实践,陈光荣认为,有机农业单靠一家一户发展难成气候,必须走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按照严格的有机茶操作规范,生产、销售、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不得出现任何差错。因此,要创办一家有机茶生产企业,至少需要1000万元启动资金。此时的陈光荣,再也无力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个人产能与财富,他转而向乡亲们推广有机理念。

有机茶成就乡亲走上脱贫致富路

张祥云是陈光荣的小学同班同学,头脑活络精干,一直在汀溪贩卖茶叶颇有积蓄。1998年,陈光荣多次找到张祥云,向他宣传发展有机食品不仅能使农民大幅增收,还可促使从业者主动搞好生态修复,自觉控制解决面源污染。陈光荣还告诉张祥云,虽然种植有机茶人工成本较高,但只要管理到位,产量和普通无公害茶叶相差不大,取决于茶株密度和精细管理水平,烘干炒制后成品有机茶叶亩产量为10到30市斤,而每市斤有机茶叶市价为300到1000元,是普通茶叶的20多倍。

最终,陈光荣以有机茶巨大市场潜力说服了老同学。2002年,张祥云在种植无公害茶的基础上,成功注册“汀溪兰香”有机茶品牌商标。几年后,基地规模陆续从战岭村300余亩地,发展到周边乡镇2000多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并成功将长三角唯一生态文化体验园落户汀溪。

2012年,泾县创建全国有机茶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农业部专家组验收并授牌,成为安徽第一家,也是安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多年来,为了选育出优质有机茶苗,陈光荣走遍战岭深山每个角落。从1996年至今,他发现并精选出7株野生茶优良品种,已繁殖了优良兰香茶苗500多万棵,平均1元1棵,被周边宣城、黄山、池州地区茶农抢购一空。

到2015年,战岭村有机茶总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每斤平均价格500元。全村32户人家130位村民,人均收入3万元。同时,使6400亩生态林得到很好保护。而l994年的战岭村,平均一亩茶园虽产大路茶100多斤,但每斤只卖区区23元,全村茶叶年总收入仅24万元,农民很穷。现在父老乡亲们一个个富起来,可陈光荣唯一的儿子和儿媳尚在北京开家小装潢公司,自家住的仍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已多处开裂漏雨的3间灰色砖瓦老房子,远不如乡亲们住的两层小洋楼。

伴随着有机种植、沼气推广,汀溪乡山上的生态得到恢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成了汀溪常客。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汀溪乡亲们先后3次意外捕捉到金钱豹,陈光荣用自家的3头杂交野猪仔作为奖励,及时劝说村民将金钱豹放归大自然。

陈光荣在生态农业探索中,深深体会到人类要缓解与大自然的矛盾,必须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为此,他几十次进入深山老林实地考察,拍摄到“野牛”、山猴、金钱豹、蟒蛇等珍贵动物,以及擦树、甜槠林、红豆杉、灵芝等稀有植物照片1万余张。他在周边乡镇集市、学校,自费举办生态文化摄影展30多次,增强村民们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015年年底,陈光荣获得第三届安徽“十佳环保人物”荣誉称号。现在,战岭村已成为生态旅游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幽观光。2016年3月14日,64岁的陈光荣在自己的生日聚会上,朗诵了他写的一首诗,以壮夕阳豪情:中国农民不怕难,生态科技美家园。为了明天更美好,保护地球江河山。

猜你喜欢

光荣茶园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光荣升旗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永远的光荣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还有多少光荣正在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