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式崩盘?小心乐视是假摔
2016-11-19冯寅杰
冯寅杰
乐视拥有一颗超越BAT的野心,一方面让投资人兴奋莫名,另一方面又使公众无法理解
仿佛一夜之间,乐视和贾跃亭都被打回原形。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乐视确实非常特殊,因为它面目模糊,没有人可以给这家公司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它不但以极具噱头的口号吸引眼球,更以极快的速度扩张。
作为一家以视频为主营业务起家的公司,如今它的尾还深埋在视频领域,而头则探到了互联网行业中几乎所有最热门的业务,手机、电视、汽车、金融等等。虽然积极地掺和,但每一项业务又都因为周期短而注定不那么突出。乐视拥有一颗超越BAT的野心,一方面让投资人兴奋莫名,另一方面又使公众无法理解。
乐视网于2010年在A股创业板上市,虽然这与视频网站纷纷转向海外上市的策略完全不同,但凭借其主营业务收入中的网络高清视频服务、网络视频版权分销、视频平台广告发布服务、视频平台用户分流服务等就实现了盈利。
到了2015年4月,乐视网股票大涨到122元,首次成为继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之后第五个市值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版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可谓成也股市,败也股市。
乐视及贾跃亭关于此次“反思”事件的发酵也肇始于股市。2016年11月2日开始,乐视股价低开低走,午后开始跳水暴跌7.49%,市场人士到处打探消息,据说“乐视欠了供应商好多钱还不上”。11月3日、4日消息继续发酵,股价继续下跌。
虽然乐视网连续发布公告,澄清并未出现所谓的拖欠供应商款项事件,更没有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来筹集现金流的情况,并对被比作德隆进行反驳,但贾跃亭还是先发了一封内部公开信,随后又接受了腾讯科技的专访,说乐视前期扩张太快,“蒙眼狂奔”,资金面临紧张,将调整组织架构,要实现正现金流……
乐视是否会像德隆一样大崩盘?
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猜想,是因为和大多数标榜“自由、独立、阳光、透明”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乐视无论是上市还是融资都堪称诡异。
此前,创始人贾跃亭一直都有积极主动“碰政治”的一面,随后虽然安全落地,但几乎同时开启了资本市场上几乎乾坤大挪移似的活跃资本运作。
按照贾跃亭为乐视谋篇布局的七大生态体系,乐视在一一布局并实现的过程当中必然需要动用巨额的资金。
从2011年7月开始,作为乐视第一大股东的贾跃亭持续多次质押手中股票,一度质押了高达80%的股票换取现金。 除了大股东质押股权,乐视还运用多种手段拿钱。2013年6月,乐视向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9000万元,由全资子公司乐视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险。
乐视网的股本扩张也很迅猛,从2011年4月至今,从1亿股增长到了185亿股。贾跃亭还借钱给公司,2015年6月1日和3日,他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减持1751万股和1773万股,两次减持共套现25亿元;10月30日,又减持1亿股,套现32亿元。一年之中,57亿资金免息借给了上市公司。
2007年,乐视的负债率是7%,而到了2015年,负债率已经达到76%,业务扩张明显依赖于资金的垫付。乐视正在一条成为巨型资本怪兽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资本的腾挪上,贾跃亭确实太像唐万新了,那究竟他又是不是唐万新?
来自资本市场的反馈,无论是规模集结的游资,还是为贾跃亭护盘的大基金,在下个阶段都不会坐以待毙。在乐视网的持股机构中,确实有多只基金持仓较多。其中中邮、嘉实、财通三家基金也在8月份斥巨资45亿元认购了大量定增股份。
唐万新一手建立的金融和产业帝国一度资产超过1200亿元,贾跃亭的乐视有过之无不及,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时代早已不同,环境也更加复杂,在这一局中,要小心,乐视很可能是假摔哦。
欠供应商150亿元以上的传闻曝出后,乐视网股价并未有明显的继续跳水,说明已经有了较强的市场力量支撑。即便在崩盘论文章被刷屏后,11月8日乐视网股价还是高开,市场信心得以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