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指大动

2016-11-19刘绍义

饮食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指指头郑国

刘绍义

我们的手指都有其名,大拇指、小拇指、中指,这都好理解,就是无名指,无名可起了,称无名也能让人接受,偏偏这个食指,难道还与食物有关吗?

你还别说,这个“食指”就是与“吃”有着很大的关系。

据《左传》记载,郑国贵戚子公的食指有特异功能,每次跳动,第二天必定能吃到珍味佳肴。他出使晋国时,食指大动,就吃到了石花鱼;他出使楚国,食指大动,又吃到了天鹅肉。即使吃到合欢橘前,他也是食指大动,而且屡试不爽。只要“子公之食指动”,大家就知道必有异味,于是子公的食指就出名了,并衍生出“食指大动”这个成语。

从此,人们的许多诗文中,食指就与吃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范成大《新荔枝》:“荔浦园林瘴雾中,戎州沽酒擘轻红。五年食指无占处,何意相逢万壑东。” 还有清葛筠亭诗:“食指而今笑不灵,黄堂佳酿剩空瓶。”

真是“成也食指败也食指”。食指确实为子公带来了不少口福,但也引来了杀身之祸。有一天,子公的食指突然抖动不停,他受诏入朝,果然看到有一只鼋被绑在堂上的柱子上,子公心里一阵窃喜,这一回可以饱餐一顿了。谁知道郑灵公知道子公有预知美食的本领,给其他大臣都上了鼋肉,就是不给子公上。子公感到丢了面子,恼怒之下,径直走到郑灵公面前,将食指伸到专为诸侯王设置的炊具——鼎中,沾了一下尝了一口便径直而去。郑灵公觉得子公这是故意藐视自己,扬言一定要惩治子公。子公知道后,来个先下手为强,杀了郑灵公,于是造成了郑国由盛而衰的内乱,子公也在内乱中被杀。“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这个由馋嘴惹起的大祸,让“染指”一词从此诞生。

后来,人们多用“染指”一词比喻沾取非分利益。清无名氏《亡国恨·协约》:“这三韩一块土,俄人久欲染指。”有时也用“染指”一词来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宋苏轼《次韵水宫》:“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朱自清《<背影>序》:“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其实,食指与吃有关,除了以上典故外,与古人习惯用食指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吮一下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人们在上古时代是不用筷子的,都是用手直接抓东西吃。之所以用这个指头做这些工作,是因为食指较其他指头来说,相对比较灵活。这一点,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和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六中也都说得非常清楚了。“何谓食指?第一指曰拇指,第三指曰中指,第四指曰无名指,第五指曰小指。惟第二指,大凡取食必用着他,故曰食指”“食指,啑盐指也……手之五指之名曰:巨指、食指、将指、无名指、小指也”。

猜你喜欢

小指指头郑国
伸出一个指头
冬天
降落伞(翻绳)
旋转手指操
手指舞 《鱼儿鱼儿水中游》
雨林游记
动动手指头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浅谈浮雕透雕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