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蓝耳病血清学调查
2016-11-19李冬梅王丽艳孙洪梅吴立君张雁清
李冬梅王丽艳孙洪梅吴立君张雁清
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蓝耳病血清学调查
李冬梅1王丽艳1孙洪梅1吴立君1张雁清2
(1.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省哈尔滨赢科动物保健品(默沙东动保)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猪一旦感染该病,就会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怀孕母猪染病后易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因为有时病猪的耳朵会发绀变蓝,故又被称作“猪蓝耳病”。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为了解近年哈尔滨地区猪蓝耳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我们选择哈尔滨周边中小规模猪场采集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猪蓝耳病;血清样品;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血清样品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哈尔滨周边的中小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进行血清样品采集。共计784份血清样品。
1.2检测仪器与试剂
猪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仪器有酶标仪、洗板机、微量移液器等。
1.3检测方法
试剂盒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应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784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784份血清样品中,PRRSV抗体阳性数为473份,平均阳性率为60%(473/784)。其中阳性率最高为79.6%,最低为32.7%。
表1 哈尔滨地区猪场血清PRRSV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血清检测结果显示哈尔滨地区猪蓝耳病感染普遍存在,且感染率偏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临床调查结果,规模较大,饲养管理规范,自繁自养,有专业的畜牧师和兽医师,防疫全面,这样的猪场蓝耳病的发病和感染率相对要低。相反,家庭小规模养殖,管理混乱,环境差,防疫不合理等,这样的猪场感染情况比较严重,病死率也很高。由此可见,传染病的感染情况与猪场的管理和免疫是分不开的。
4 小结
1995年初,我国从北京郊区开始流行蓝耳病,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1996年分离了蓝耳病病毒,在之后的十多年间,蓝耳病几乎遍布全国绝大部分猪场,对养猪业的危害非常大。2006年,我国从南方开始流行所谓的“猪高热病”,猪无论营养状况好坏,都会突然发病,且高烧不退,死亡率极高。蓝耳病另一个主要的危害是蓝耳病病毒感染可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诱导感染细胞的凋亡,造成猪体免疫抑制,产生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引起猪体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导致猪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出现高死亡率。目前,蓝耳病的防控以疫苗免疫为主,但是由于猪蓝耳病病毒具有易变异、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免疫抑制等特点,导致疫苗免疫效果有限。
哈尔滨地区猪存栏数量大,但是猪场规模不大,分散的养殖户比较多,养殖技术和能力参差不齐,不能综合有效的防控疫病。结合上述调查结果,建议预防和消灭猪蓝耳病必须做好防疫和保健措施。第一,猪场饲养方式和管理规范化,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必须引种时一定做好检疫工作。进出厂房的人员物品等严格管理并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厂区的杀虫灭鼠工作,保持良好的厂区环境。第二,猪群做好合理的免疫工作。蓝耳病疫苗虽然不能完全解决蓝耳病的持续带毒和隐性感染问题,但是可以有效的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出栏率,同时其他传染病如猪瘟、圆环病毒等都要一并做好防疫工作,避免混合感染加重疫情。第三,制定猪群保健方案。饲料营养全面,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做好驱虫工作。
[1] 王丽艳,李冬梅,孙洪梅.哈尔滨市部分猪场蓝耳病的流行调查及原因分析[J].饲料博览,2014,(12):45-46.
李冬梅(1978-),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的教学和临床诊疗工作。
项目来源:黑龙江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哈尔滨地区部分猪场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的研究“(项目编号YJ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