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要换出“境界”
2016-11-19逄春阶
□ 逄春阶
换届要换出“境界”
□ 逄春阶
黎 青//图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进而分析人生境界的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个境界。达到自然、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达到道德、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换届是当下各级政府正在做的事,对每个置身换届过程中的干部来说,自然也都有意义。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观点,各级领导干部当有“精神的创造”,自觉追求道德境界,怀有对天地境界的向往。
道德境界,就是超越了人的自然属性,超越了功利性,超越了小我的境界,一个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换届面对的是进、退、留、转,面对的是个人利益的取舍,最能考验一个人的道德境界。
境界是向上提升的,向上提升,但“地球引力”在往下吸引你,拽着你,不让你提升,要克服名利的“地球引力”,就需要足够超越的能量。这个能量来自哪里呢?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换届过程中特别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还讲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1920年,他在翻译这本书时,他妈妈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让他蘸粽子吃。当他妈妈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共产党宣言》的魅力,让陈望道达到了忘我痴迷的程度。
提升境界,还应像火箭、飞船升天一样,需要“助推器”。这个有力的“助推器”,就是革命历史。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并吃透革命历史。因为革命历史,是一种传承共产党人优秀红色基因的正能量,它既是“定位仪”,也是“平面镜”,更是“教科书”。比如,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是建党9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有专家说,长征是在精神层面上深刻地影响了人类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80年前我们的前辈所创造的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我们了解多少?理解了多少?参透了多少?长征是一种流动状态,是一种行军状态,是一种突围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的后勤补给从哪里来?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如此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实例。军旅作家王树增就是抱定吃透革命历史的信念写出了《长征》,他的感悟是:“我坚信信仰的力量,作为一个人、一个个体,如果你拥抱自己内心的精神价值,你人生的成功几率会提高不少;作为一个民族,永远坚守自己崇尚的那份精神价值,永远拥抱着自己的那份信仰,这个信仰拿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我们民族的复兴和昌盛,从这点来讲,我相信我们民族复兴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因为我相信,我们民族的主心骨还在,我们信仰的旗帜还在高高飘扬,因为长征永远在我们心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初心,就鲜活地藏在革命历史中。
理想信念,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是灵魂,是精神骨骼,有了它,则百病不侵,有浩然正气,产生出提升道德境界的正能量。
有道德境界,必须有清醒的道德认知,要有问题导向,要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饭碗论”的观念,认为当官不过是种职业,把自己的身份混同于普通群众,忘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责任。这就是思想问题。又比如,在换届中,面临“进”的状态,你在志得意满时,有没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清代的曾国藩被委以重任时,他的感觉是:“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现在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至军事之成败利钝,此关乎国家之福,吾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面临“退”的状态,你有没有放松警惕,最后一班岗站不稳的感觉,船还没到码头,车还没到站,就撒手,放任自流了?有没有“权力不使,过期无效”的思想,要抓住最后的尾巴,甚至作出一些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面对“留”, 你有没有抱怨?有没有暮气?有没有忠于职守,再立新功的想法?面对“转”,你有没有想不开的思想疙瘩?为什么要转我,不转别人?为什么要转我到这个岗位,而不是另一个更适合我的岗位?等等。人人都有活思想,也就有或多或少的思想问题,有想法是正常的,关键要正确面对。解决问题,就是解开思想疙瘩。
思想疙瘩,是道德境界提升过程中的迷雾,拨开迷雾,才能定好位,把好人生的舵,才能顺利地完成换届。有人可能会说,说是一回事,但真正做起来,可谓难矣!你要是置身其中,想必也不会如此淡定吧。一般来说,是这样的。面对诱惑,人人都可能有忐忑,有纠结,有矛盾,甚至有失落、彷徨、疑惑,这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正因为其难,所以弥足珍贵。
解开疙瘩的钥匙,还是理想信念。通俗地说,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你到底要什么?你的初心是什么?把自己放在时间长河中来观照,自己不过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把自己放在苍穹中来观照,自己不过是星空中的一豆微光。诚如冯友兰先生说的:“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是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我个人理解,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天地境界,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无产阶级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道德的最根本的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本质的表现,也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宗旨。有了这样的“天地境界”,还有什么思想疙瘩解不开呢?思想疙瘩解开了,还有什么难为之事?
“德者,本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他多次强调,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我还想起了2014年5月,他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换届是块“试金石”。在换届中,能换出境界来,对社会,对党和政府,是幸事,对领导干部本人,也是幸事。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