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

2016-11-19李瑞山刘永明何风春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李瑞山,刘永明,何风春

(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佛山 5282444)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

李瑞山,刘永明,何风春

(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佛山 528244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到2015年7月所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小切口手术,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好,治疗时间短,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逐渐上升[1]。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现如今,更倾向于微创、无创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得到了多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现笔者选取我院从2009年7月到2015年7月所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从2009年7月到2015年7月所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5.2岁,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7.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6.1岁,病程4~15个月、平均病程7.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手术,取侧卧位,手术过程中,采取C型臂X线机定位、监测,选择阳性椎间盘原穿刺点作皮肤切口7 mm,逐级扩张套管,把椎间孔镜工作套放置在责任椎间盘中,然后放入wolf 70广角椎间孔镜系统,同时采取庆大霉素+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冲洗系统,确保手术视野清晰性,将染色突出变性髓核组织完全摘除,利用生理盐水冲洗炎性致痛因子,收缩突出物或组织,射频止血,采取复方倍氯美松1 mL向伤口注入,将外套管拔除,采取无菌包扎切口。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小切口手术,行全身麻醉,取患者俯卧位,实施常规小切口手术。

1.3 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术后24 h、48 h、72 h时的疼痛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及VAS评分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24 h、48 h、72 h时VAS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24 h、48 h、72 h时VAS评分对比

3 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因为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不同程度发生退行性病变,在外力作用下,破坏纤维环、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髓神经根,进而引发下肢疼痛、麻木等。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手术被广泛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其疗效得到诸多医学学者的肯定。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前需科学诊断,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腰椎管狭窄症、腰椎肿瘤、腰椎感染及畸形患者。在进行穿刺的时候,需经常和患者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不适感,并给予对症处理[3]。

腰椎间盘突出大部分可保守治疗后缓解,少数患者病史超过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疼痛剧烈,特别是腿痛明显,影响睡觉,坐立不安,有部分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及肛周会阴感觉异常表现;严重的出现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这些患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4]。手术治疗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最新的内镜下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传统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近年来,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突出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明显减小,切口最小约0.8 cm,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全身状态不适合全麻手术的患者[5]。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患者24 h、48 h、72 h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得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损坏小,可改善患者的疼痛,术后恢复快,治疗时间短,促使患者功能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古伟文,徐峰,蔡贤华,等.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13,11(3):149-153.

[2] 伍冠臣,宋西正,石承瓒,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136-137.

[3] 徐双双,刘平.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41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2(7):1742.

[4] 何升华,彭俊宇,赵祥,等.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1,24(1):72-74.

[5] 梅莉.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5):430.

2016-01-15)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