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毒症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发生的关系

2016-11-19戴巧妮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红素尿毒症抵抗

戴巧妮,王 娟

(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静宁743400)



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毒症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发生的关系

戴巧妮,王 娟

(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静宁74340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尿毒症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抵抗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6~24个月的随访,以发生促红素抵抗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抵抗)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0例患者,对照组8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P≥1.5 mg/L,观察组患者发生促红素抵抗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P升高与尿毒症患者促红素抵抗的发生率密不可分,是导致患者发生促红素抵抗的主要因素。

C反应蛋白;尿毒症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相关性

尿毒症属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一般情况下需要依靠持续性血液透析将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力极度降低,因此患者极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泌尿道感染疾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有些患者甚至发生死亡[1]。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肾性贫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合成减少从而致使血清促红素水平下降,很多患者会使用低剂量的促红素使血红蛋白值达到健康目标值,但事实上有>1/4的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促红素无法满足纠正贫血的需要,依然需要大剂量的促红素才能达到目标血红蛋白值,严重时无法纠正贫血。本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尿毒症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抵抗发生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规律性透析超过3个月且情况稳定;最近3个月内无出血或输血史;除存在肾性贫血外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排除透析时间不足3个月且透析不充分,促红素使用剂量不足的患者;排除入选前1个月内发生过畸形事件的患者;排除合并结核感染,自身存在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病毒感染的患者。按照是否发生促红素抵抗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发生抵抗)和对照组(未发生抵抗)各8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32岁~73岁,年龄53.8岁;透析时间7个月~4年,平均2.13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4.2岁;透析时间6个月~5年,平均2.6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测指标及方法:患者晨时需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3 m L,将抽取的标本放置室内静置30 min,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将血清分离以待检测[2]。首先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血清CRP进行检测,所用试剂为上海蓝怡公司生产,其正常参考值为0~5 mg/L。接受检测的患者禁食10 h后空腹采集肘部静脉血,所有患者均需在实施透析前采血;其次通过常规实验室方法对血红蛋白、血肌酐、红细胞压积进行检测;最后记录患者体质指数,计算出尿素氮清除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促红素抵抗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RP≥1.5 mg/L的发生率 当患者CRP≥1.5 mg/L时,观察组促红素抵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CRP水平的促红素抵抗情况

3 讨论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对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状加以重视,CRP则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在大多数组织受损、感染及炎症中6小时内能够迅速升高,是微炎症状态的一项客观指标。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炎症标志物CRP与尿毒症患者CVD事件、高住院率、死亡率以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而微炎症状态与尿毒症患者的促红素抵抗之间的关系则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3]。

人重组促红素在上世纪80年代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成为贫血透析患者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应用促红素在治疗肾性贫血上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促红素抵抗临床治疗时就需要使用大剂量的促红素,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有时也无法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还需依靠输血来缓解患者的贫血问题。然而输血既不会对患者起到较大的改善作用,也会增加患者患有血行传播性疾病的风险,因此研究促红素抵抗发生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对患者促红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透析不充分、促红素剂量不足、缺铁以及并发症等。可临床又进一步证明,即使对上述因素进行纠正,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改善促红素抵抗[4]。其主要是由于尿毒症患者存在的微炎症状况,免疫被激活,骨髓中的微炎症因子释放有所增加,这些细胞因子阻止了促红素发挥正常效应。血清CRP水平增加则是反映患者体内存在炎症的关键证据之一。

本文研究表明,CRP值的升高会提高患者发生促红素抵抗的几率,当CRP≥1.5 mg/L时,观察组患者的促红素抵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表明利用CRP作为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促红素抵抗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在降低尿毒症患者促红素抵抗发生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总之,C反应蛋白水平是尿毒症患者发生促红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发生促红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1] 杨雪花,布娅.CRP与尿毒症患者促红素抵抗的相关性[J].新疆医学,2013,43(7):55-57.

[2] 俞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1):6-7.

[3] 毛诗海,程训民,杨松,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3):292-293.

[4] 赵娜,邵淑玲,宋瑞芳,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2):146-147.

2016-01-30)

猜你喜欢

红素尿毒症抵抗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紫菜掉色,是染出来的?
蔷薇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红酵母红素对氧化受损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