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2016-11-19周景方
周景方
(来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10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周景方
(来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100)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对象,患者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阴性和阳性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显示,患者治疗8周后,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前后患者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以头昏、头痛发生率最高。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MECT治疗,可提高临床控制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治疗中的重要难题,约占精神分裂总数的30.0%以上,患者群体较为庞大[1]。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临床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电休克技术逐渐发展,形成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对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吿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本组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0版关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9.4±13.2)岁,病程(5.4±2.8)年。本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期间无脱落病例,排除哺乳期妇女、酒精依赖者、合并重大疾病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使用齐拉西酮、利培酮、短效苯二氮卓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增加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本院使用醒脉通电痉挛治疗仪(Thymatron System Ⅳ,美国Somatics LLC生产),通电量为患者年龄×0.8,时间2~4 s;治疗前8 h要求患者禁水、禁食,然后由麻醉师负责静脉麻醉, 静脉推注阿托品0.5 mg,再静推0.3 mg/kg依托咪酯,观察麻醉效果。达到麻醉效果后再静脉推注0.2 %氯化琥珀胆碱100 mg,并同时予面罩气囊人工呼吸,然后通电。通电期间,严密观察患者面肌、四肢等肌肉活动,口角、手指等位置轻微抽动证明达到效果。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2周,3次/周;治疗后6周,1次/周;共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3]采用阴性和阳性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价不良反应情况。采用PANSS减分率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痊愈:PANSS减分率≥75 %;显效:PANSS减分率≥50 %且<75 %;进步:PANSS减分率≥25 %且<50 %;无效:PANSS减分率<25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 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PANSS评定显示,治疗1周、4周、8周后,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治疗1周后2例有效,治疗4周后16例有效,治疗8周后3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1.67 %。
表1 MECT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a为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WMS评分比较 WMS评分中图片、联想、再认识、背数记忆方面,治疗前后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药物不良反应量表显示,60例患者中,头昏、头痛18例(30.0 %),肌强直10例(16.7 %),头痛8例(13.3 %),恶心呕吐6例(10.0 %),其中头昏、头痛发生率最高。
3 讨论
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已成为精神科治疗的棘手难题。近年来,研制出了较多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治疗应用限制较多[4]。无抽搐性电休克治疗是近年来精神科临床治疗较为推崇的治疗模式,本次研究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了无抽搐性电休克治疗,结果显示,治疗1周、4周、8周后,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提示无抽搐性电休克治疗疗效明显。
无抽搐性电休克技术是对抽搐性电休克治疗技术的升级,且联合麻醉使用时,最大限度减轻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同时也避免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剧烈活动而造成损伤。无抽搐性电休克技术彻底除去了痉挛问题,减轻了治疗过程对心脏的负荷,但仍可达到较好的癫痫放电效果。本次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WMS评分中图片、联想、再认识、背数记忆方面,治疗前后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患者记忆力等未受到伤害,提示无抽搐性电休克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文献报道显示,MECT治疗2~6周期间WMS评分可出现短时间、小幅度的下降,但是可在治疗后恢复[5]。
当前,MECT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优于传统电休克技术。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不良反应以头昏、头痛、肌强直等为主,而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等)也会出现肌强直、头昏、头痛等症状,发生率约22.0 %,由此可知,MECT治疗并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
综上所述,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MECT治疗,可提高临床控制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为可靠。
[1] 饶世雄,谭伟.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4,8(10):580-583.
[2] 彭成国,王高华,张新风,等.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口服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4,7(6):427-429.
[3] 刘桂英,张会堂,于宏春.奥氮平辅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59.
[4] 江慎辉,黄声江,魏利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17):57.
[5] 纪建军.利培酮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近期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1,9(36):7725.
[6] 蒋正伟.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9(17):1394-1395.
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