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仪器分析》网络化微课的探索与开发
2016-11-18潘哲上官小东
潘哲+上官小东
摘 要:网络化微课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本文探索利用网络化微课,解决目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仪器分析》网络化微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设定情境、视频教学、理论考试系统、仿真操作系统、评价系统和互动系统六个模块的建设框架。
关键词:仪器分析;网络化;微课;互动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127-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术都在迅猛发展,特别是仪器分析方法不断改进,应用日益广泛。因此,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已成为化学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
1 教学现状
《仪器分析》课程是高职化学、化工、医学、生物、环境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走出校门就能直接步入工作岗位。但是目前,由于传统教学形式和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我国高职《仪器分析》课程传统教学形式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2]:
①主要以教师讲解和板书为主,比较抽象,学生对于从未见过的仪器设备原理,理解起来非常困难。②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③教学过程持续时间长,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使学生难以接受。④仪器较为昂贵,数量很少,很多大型精密仪器只有一台,而学生人数较多,实践教学多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⑤仪器主体多为封闭状态,学生没有实际观察仪器内部结构的机会,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带来困难。⑥学生实际操作学习的地点和时间受到很大限制,只能在实验室学习,缺乏课外学习的条件。⑦一般只在课程结束时安排考试,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学生和教师、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不全面,不能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网络化微课教学形式引入到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微课的特点及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时时学习”的需求。为了满足当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努力,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微课,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推动了微课教学形式的长足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在构建知识的预习、内化、巩固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然而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可以共享至客户端,学生根据所需在课前下载,自主学习,课中在教师的讲解下进一步内化知识,课后下载再进行练习巩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微课已发展成为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3],其形式和特点将解决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形象直观
网络化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体,可以将仪器的运行和操作以视频或FLASH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运行原理。
2.2 短小精干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说,微课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主要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同时突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微课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虽然教学时间短,但是教学内容精炼,是一个经过教学设计的主题明确、鲜明生动、知识紧凑的教学单元资源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降低了理解掌握知识点的难度。
2.3 个性化学习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而微课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兴趣爱好、薄弱点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微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空间学习、群组反馈讨论的作用,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沟通和思考的积极性。以互联网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的不同,随时随地学习和复习,解除了仪器设备、场地、时间等客观因素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限制。
2.4 互动性好
利用互联网为使用微课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并且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进度,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3 《仪器分析》网络化微课开发
《仪器分析》网络化微课的开发建设要结合高职教育行动导向理论,设定工作情境,以视频为教学主体,能够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提供师生交流平台。每个学生能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网络终端,在浏览器使用自己的账号中打开微课界面进行学习,并能够保存学习进度、考试成绩等数据。每一节课都由情境设定、视频教学、理论考试、仿真操作考试、评价系统、互动系统六个模块组成。下面以仪器分析课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的内容为例,介绍各模块的内容和作用。
3.1 情境设定
设定工作情境: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性定量分析未知样。标准溶液:水杨酸、磺基水杨酸、苯甲酸、山梨酸。未知样为其中一种。工作任务已经完成了吸收池配套性检查和溶液配制这两步。此次研究的是工作任务境的第三步内容:进行未知样定性分析操作。这个过程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性分析的操作过程融入工作任务中去,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3.2 视频教学
将未知样定性分析操作过程由教师拍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讲解、字幕等内容,控制时长在十分钟左右。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等终端可随时观看教学视频,在第一次观看时必须完整观看教学视频,在看完后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次反复观看。
3.3 理论考试
观看完教学视频后进入理论考试系统,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了避免相互抄袭,须建立试题库,约100道试题,考试系统随机调取题库中的十道试题进行理论考试并评分。考试可多次进行,以最高分为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学习,反复测试,不断提高。
3.4 仿真操作考试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仿真操作考试系统。让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仿真操作,并对操作过程评分。仿真操作考试也可多次进行,以最高分为准,学生可以多次进行仿真操作练习,逐渐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定性分析操作过程。
3.5 评价系统
将学生学习进度,理论考试和仿真操作考试的评分反馈给教师和同学。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出调整;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期末,可将微课学习成绩作为《仪器分析》课程总评成绩中的一项内容。
3.6 互动系统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每节课的留言版块中提出问题,由教师或同学进行回复解答;也可以提出该节课程的优化改进意见,供教师参考,及时对课程进行修改调整;同学之间还可以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提高。做到学生随时学,教师随时教。
4 结语
《仪器分析》网络化微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仪器分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形象、具体、精确、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也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学,并且给师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和教师交流沟通,共同进步。网络化微课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必然会起到重要作用,并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朱明华.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丘秀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2,16(39):171-172.
[3] 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远程教育,2013(4):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