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11-18焦洋
焦洋
摘 要:当今,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经济发展与能源的供给、使用密切相关,我国作为新兴经济大国在2011年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2013年经济总量更是达到9038.66亿美元,超出排名第三的日本3000亿美元。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目前我国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大,酸雨在我国也广泛分布。我国现在不但是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酸雨分布面积超20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约为30%,是世界3大酸雨区之一。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源的其利用效率及其种类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炭和石油,特别是煤炭占比最大,占一次能源构成的60%以上,煤炭燃烧不但会产生大量SO2、NOX、废渣等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而且燃烧效率低。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现有能源。当今三大一次能源中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CO2、NOX)较煤炭和石油少,不产生废渣,而且燃烧效率高,正是适应当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这样一种能源。因此,调整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使用比例势在必行。
关键词:环境污染;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76-2
0 引言
当今,为避免日益严重的生态和其后灾难发生,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近年政府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随之空前提高。以北京为例,2011年9月,北京市出台并下发了“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规划:北京确定未来5年单位GDP能耗在现在基础上下降17%,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资源产出率5年提高15%。要实现以上目标就要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源的其利用效率及其种类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现有能源。当今三大一次能源中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CO2、NOX)较煤炭、石油少,而且不产生废渣,正是适应当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这样一种能源。
1 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天然气的环保优势
1.1 我国当前环境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污染物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也逐步增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以酸雨、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问题为代表。
1.1.1 酸雨
酸雨可使土壤酸化,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酸雨在我国广泛分布,面积超2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为30%,是世界3大酸雨区之一。酸雨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为碳酸和微量有机酸。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煤炭与石油的燃烧,NOX的主要来源除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外还有汽车尾气的排放。
1.1.2 温室气体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7年联合国的《京都议定书》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部国际性法律性文件,对各国温室气体减排做了明确规定。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燃烧煤炭、石油等高碳高硫化石燃料所导致。
1.1.3 大气污染物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构成物是PM2.5、SO2及NOX,其成因主要也是由于煤炭、石油的燃烧所导致,特别是煤炭的燃烧。
1.2 天然气的环保优势
1.2.1 污染小
因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碳氢比与其他烃类燃料小,属于低碳能源,所以燃烧时对空气的需求量也较小,燃烧后烟气中的所含污染物SO2、NOX、CO、CO2及固体颗粒物等也低于其他矿物燃料,特别是低于煤炭燃烧后所产生的固体及粉尘污染物。按照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相同计算,天然气所产生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为煤炭的1/2,石油的2/3;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是煤炭的1/8000,石油的1/4。因而,将天然气作为燃料不但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还能降低温室效应。
1.2.2 燃烧效率高
天然气的热值因气源产地的不同,在32—35MJ/m3,1kg重的标准煤的热值为29.308MJ,1kg石油的热值是20.515 MJ,相比较,天然气是是一种高热值燃料。而且相比较固体、液体燃料,天然气更容易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燃烧更完全,燃烧效率也较高,天然气可以称为清洁能源。
1.2.3 经济性好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一次能源,而其他气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等)则是经过加工的二次能源,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在用户端得到相同的热量时,天然气与其他气体燃料的价格比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1:1.4:1.1。因此天然气与其他气体燃料比较具备经济优势。
1.2.4 安全性好
首先天然气相比较其他气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等)基本不含有CO有毒成分。其次,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体积,人工煤气的爆炸极限是6.5%—36.5%体积,二者相比较,天然气的爆炸极限较人工煤气窄。因此,天然气较其他气体燃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 我国天然气未来的需求趋势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三大一次能源。在我国煤炭是使用占比最大的一次能源,同样一吨油当量的天然气和煤炭相比,天然气热值高、效率高、污染小。因此目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显然不符合节能减排的长远发展,大力发展天然气势在必行。为此北京市已在《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明确提出:2020年本市城镇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至100%,农村乡镇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0%的目标,并于2014年开始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等设备,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全市煤改气工作。
①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将会导致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②广大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也将使天然气需求不断增长。
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长重要因素。
④天然气热效率较煤炭、石油更高,是一种高效能源,可供用户高效率使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天然气。
⑤随着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不断增加,客观上使我国减少了对煤炭、石油的依赖,而增加了对天然气的需求。
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商业、运输业和发电等行业。而且,未来随着天然气市场的不断完善与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也必将导致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
3 我国天然气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储量少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为1882327.6亿m3,我国的探明储量为30299.2亿m3,占比为仅为1.61%。
②开采难度大
我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大多分布于西部偏远地区,地表多为沙漠、戈壁、山地,地质条件较差,且远离消费市场,因其开采、运输不便,从而将导致成本增加。
③我国基础设施落后,输气管网缺口大,安全供气能力较差。
④我国天然气利用技术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率较低。
⑤供需不均,严重依赖进口。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1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m3,同比增长6.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471亿m3,增长13.0%。与我国产量相比,供气缺口达394亿m3,预计2020年缺口将达到800亿m3,因此,我国天然气呈现出供需不均,依赖进口状态。为此,我国在2013年9月与土库曼斯坦签订的年供气量250亿m3的天然气进口协议后,又于2014年5月与俄罗斯签订的为期30年,每年供气380亿m3,合同额为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进口协议。
4 天然气事业发展对策分析
4.1 继续扩大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与我国先期建设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及储气设施的不断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到202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将比2010年增长1倍,达到2500*108m3/年,年均增速在10%左右,至2030年如果全国中等规模及以上城市将全部使用天然气,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所占比例将由现在的不到5%提高到10%以上。因此,为实现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4.2 提高天然气在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率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定将越来越严格地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天然气工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例如: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推广LNG汽车等。
4.3 建立市场机制
当今世界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通过公开准入方式的天然气市场竞争机制。根据美、英经验,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放松天然气的价格管制并不会使气价上涨,反且有利于增加消费量、稳定或降低天然气价格,并且有利于开发市场。
4.4 发展非常规天然气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有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等,其成分的80%以上为甲烷气体。全球非常规天然气的蕴含量是已探明常规天然气储量的4.5倍,而在我国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为致密砂岩气,其蕴含量约为常规天然气的5倍。
但其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技术,但仍需进一步降低开采成本,才能使非常规天然气逐步进入市场。
5 结论
天然气因其碳排放量及粉尘、废渣等污染物排放量相对煤炭、石油较低,供给相对风能、水能、太阳稳定,因此,天然气将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能源。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一次能源,其所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改变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是大势所趋。
参 考 文 献
[1] 詹淑慧.燃气供应[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姜正侯.燃气工程技术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3] 王蓉.城镇超高压天然气管道的选线[J].煤气与热力,2005(09).
[4]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5]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6]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