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图像:程式与秩序
2016-11-18张阳阳
张阳阳
摘 要:汉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主要用于装饰、墓室、享祠和墓阙。画像石的创作形式虽以刀代笔,但图画面貌极具装饰性,程式化的语言,充满秩序感、节奏感的视觉效果却近于绘画而远于石刻,它所传达的艺术讯息同样使人震惊,它自身所携带的风格特点让世人对那个时代的民俗、民情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发现代人试图透过汉画像石的图像对现代文明进行深刻的思考。对于汉画像石图像的研究具有特殊的现代性意义:对于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反思和促进现代视觉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程式;秩序;意义
1 关于程式化
程式化是一种模式,它从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类型。对某一程式的分析,可以找出其中最基本的几个元素,以及对这几个元素最完整的表现。在汉画像石的创作过程中程式化的存在是结合了变体的手法,变体是对程序的演进,是因制作者地域、文化氛围的不同而注入了一部分新的创作个性。变体相对程序,既有完善的也有拙劣的,有超越的也有倒退的。通过对程式和变体的研究,可以知道某一艺术样式的扩散的路线和形式,也就可以知道最初是以什么审美趣味和功利目的形成了程序,而后又因什么样的审美趣味和功利目的而变更或完善了程序。
汉画像石的程式和变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同一母题的多种表现和某一完善形式的多次重复,前者指内容和题材方面,后者指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作为同一母题的多种表现,车马出行这一形式总与炫耀生前业绩和地位有关,尽管车骑数量不等,但这种形式所要体现的意义是一样的。西王母这一母题比之车马出行更具有典型性,西王母的表现多种多样,形象也不尽一致,但作为仙界的象征,西王母的主题极为明确。以上这两类画像中,内容或主题以确切的含义和寓意体现出“程式”,而在反映这两个主题时,因地区、文化氛围等原因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是变体。
程式和变体是画像砖、画像石里面普遍的现象。小到一个装饰的纹样,大到一个宏伟的场面,各种主题如出行、射骑、舞乐、百戏、宴饮、庖厨等,无一不在一个通行的格式上发挥,又无一不在这个格式上进行细微的变化。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汉代的艺术传输的渠道是通畅的,一个好的样式很快被天下竞相效仿,使得统一和规范化成为一股主流;另一方面,程式又约束了艺术的个性和自由发挥,即使有变化,在一个时期内也无法创造出一个新的式样,从而使得艺术创作在一定的时期内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好在汉代是一个充满了开拓精神和进取精神的时代,才使得画像石、画像砖这种缺乏艺术创作热情的艺术形式不至于疲软无力,反而从中得到了力量与充实,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2 关于秩序
贡布里希指出,物体的构造有时会出现简单、标准化的组合,这种标准化能够被人所利用,基于这种构想,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无规则的图案组合比规则的图案组合来得更加丰富,更加耐人寻味,以至于让人无法把握和记忆,因此认为它更加的美观且具有吸引力。同时,他在书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很容易被感知的图案会让人觉得单调和乏味。”为了更好地论证这种观点,他采用了信息论相关的观点,做了理论分析,“在信息传递技术中,信息量的大小是根据意外程度的高低来衡量的,能够预期到的就是多余的”。所以不管怎样最终我们必须能够说明审美经验方面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审美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单调之间的图案的欣赏,然而,单调的图像难于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复杂的图像则会使我们的知觉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们进行观赏。
从人的视觉经验出发最具备秩序感的基本形式就是:平衡感。人的视觉神经是偏向于喜欢看到有秩序感、有规律、有节奏、有韵律感的物象。就像欧文·琼斯说过:“美的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
汉画像石上的图像极具秩序感。无论是图像本体的大小、尺寸还是图像构成图式都是形式与结构独立自主的意义元素,也就是克劳斯所谓的“视觉原语言”。当时的这种艺术形式已经让人的目光直接接触到了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它具备了纯粹的视觉图像艺术形式第一的特征,从这种意义上讲汉代的画像石上的图像有如今天的当代艺术,比如说装置艺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让人的目光第一接触到的是图像的形式,而不是古典艺术那样直接接触到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我们先不说在艺术表现中形式与内容哪个更为重要,不可否认的是形式感的问题肯定应该是艺术表达首先应该被关注的问题,至少在抽象艺术作品中关于节奏、秩序的问题,外在的形式语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在欣赏康定斯基、米罗、毕加索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不会去追究画面的具体内容,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是画面的抽象形式语言给予我们的美感,具体而言就是画面的均衡、韵律、节奏感。
3 汉画像石图像的意义
首先,汉代以前有图像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去解释它,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弄清楚图像的意义,汉代的文明没有弄清楚就没有办法对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进行有效的解读。对于图像的研究我们应该遵循泰斗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其一,前图像分析,在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所观察到的视觉物象,即是对艺术作品本体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其二,图像学具体分析阶段,确定其中的图像是某个已知故事或者情节可以辨认的某种角色;其三,图像志的分析过程,主要是破解图像的内涵,即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意义。基于此,研究者才必须全方位的考量作品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等等。
其次,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艺术,不同地域的艺术,不同时期的艺术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足。就像东西方文明,东西方艺术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渐密切。这样的焦点和融合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能够帮助我们自己反省和促进自身艺术的发展,然而,对于汉画像石的研究并没有达到很深入的水平,而对于汉唐以来的本民族正统的体系研究也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所以,对汉画像石的进一步挖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最后,汉画像石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其造型古朴、庄重、凝练、典雅、大气,其独特的美学特色让它在众多的艺术表现中脱颖而出,它是一首对生命活力的赞歌,善于以气势生动的长线条造型,装饰图案已经退居其次,整体图像给人流动如生,舞动如飞,气势充盈的感觉,它的风格特点给予了现代艺术新鲜的活力,启发了现代人怎样在艺术的道路上寻求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朝闻.中国美术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该说[M].中华书局,1984.
[3] 常任侠.汉代艺术研究[M].上海出版公司,1955.
[4] E·H贡布里希(英).秩序感[M].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