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克尔·波特:物联网时代的十大战略

2016-11-18

销售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客户价值成本

在这个物联网时代里,大多数企业还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联”上,而在波特看来,注意力其实应该在“物”上。也就是说,物联网的真谛在于产品的新能力和其产生的数据所产生的新的竞争关系。因此,企业不应再局限于技术本身,而应聚焦于竞争本质的变化。为此,波特提出了10大战略选择。

一、智能互联产品,企业应开发哪类的功能和特色?

由于传感器和软件数量的边际成本较低,产品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固定成本较高,公司容易陷入“功能越全越好”的陷阱。但是,公司能够提供大量的新功能不代表这些功能的客户价值能超过它们的成本。当公司展开“看谁功能全”的竞赛,它们之间的战略差异就会逐渐消失,陷入零和竞争的窘境。

企业选择提供的智能功能?有三条法则:

1.那些能为客户带来真正价值,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功能;

2.对于不同市场分层,功能的价值也各异,因此在挑选功能时,公司必须先选择要服务的客户层;

3.公司应该选择能加强其战略定位的功能。

二、产品应搭载多少功能?多少功能应该搭载在云端?

一旦决定提供的功能,公司就必须抉择:每一种功能应该内置在产品中(会提高每一件产品的成本),还是通过云端提供,亦或同时采用两种方式。除了成本这一基本因素,我们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响应时间、自动化程、网络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产品使用的地点,用户界面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升级频次。

三、公司应该采用开放还是封闭系统?

封闭系统的目的是迫使客户从一家生产商购买一整套智能互联系统。在封闭系统中,关键的界面都是独家控制的,只有选定的合作方才能接入。与之相反,开放系统允许客户自己组建方案,从涉及的产品到基础平台,客户可以选择不同公司的产品。开放系统内连接不同部分的界面是标准化且向外开放的,外部公司可以为系统开发新的应用。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需要企业抉择,比如封闭系统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但前提是企业必须要对整个生态圈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模式,公司还可以采用混合模式。

四、智能互联产品的功能和基础设施开发,是否外包?

开发智能互联产品所需的“技术矩阵”需要公司对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因为大多数制造企业都不具备上述资源。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混合制的方式。选择内部开发的公司能掌握关键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并能更好的控制产品的特色、功能和数据。此外,它们还能获得关键的先发优势。

五、如何通过数据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对于智能互联产品,数据是价值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然而收集数据需要传感器,这会增加产品成本。同理,数据传输、存储、保护和分析也会提高成本。要发现哪些类型的数据有最高的性价比,公司必须先回答以下问题:每一类数据如何为产品功能增添实际价值?数据如何提高公司在价值链中的效率?公司还需考虑产品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每类数据涉及的隐私风险。当然战略定位也是必须要考量的关键因素。

六、公司应如何管理产品数据的所有权和接入权?

当公司选择需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后,它必须选择如何保护数据的所有权以及如何管理数据接入权。其中的关键在于搞清谁是数据的所有者。对于数据的所有权,公司有一系列不同的选择。公司可以追求产品数据的完全所有制,也可以采用数据共同所有制。数据所有权可以在明确的协议中提出,也可以通过产品细则或繁复的法律文件注明。另外一种选择是建立一个数据分享框架,为部件供应商提供运行状态和性能等数据,但对地理位置等信息保密。

七、分销渠道、服务网络,如何实现“去中介化”战略?

智能互联产品为公司带来更直接,更深入的客户关系,这降低了对分销渠道合作伙伴的需求。公司还可以对问题和故障进行诊断,甚至进行远程修理,这降低了对服务网络的依赖。将中介的作用最小化,公司能获取到更多的收入和利润。直接向消费者宣传产品的价值,公司能加深消费者洞察,强化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

八、公司是否应该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

智能互联产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古老的商业模式。通过对产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制造商可以提前预测并修理故障,减少产品损坏的几率。制造商优化产品性能和服务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一系列全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从更高的服务效率到PaaS模式——制造商保留产品所有权,并对产品的运营和售后成本负责,向客户持续收取服务费用。这种模式下,制造商可以通过不断改进产品,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来提高利润。

九、公司是否应该开展新的业务,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

在智能互联的时代,公司会逐渐发现,他们积累的产品数据不仅对客户有价值,对第三方实体也非常有价值。公司也可能发现,除了用来优化产品价值的数据,它们还能收集更多的对第三方实体有价值的数据。无论哪种情况,公司都有可能基于这些数据开展新的业务。

十、公司是否应该扩大业务范围?

智能互联产品不但会替代现有产品,更常常扩展行业的边界。

产品系统和产品体系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至少两个关于业务范围的战略选择:

第一,公司的业务是否应该扩展到相关产品或体系中的其他部件;

第二,公司是否应该提供一个技术平台,联接所有相关的产品和信息,即便公司不生产或控制这些产品。

猜你喜欢

客户价值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23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