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4岁胡岩长寿有道

2016-11-18姜莉萍

中老年健康 2016年9期
关键词:干休所稀饭儿媳

姜莉萍

他是一位深受官兵喜爱的八路军老战士,是一位豁达开朗、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还是一位不断追求的书法家。一个上午,笔者来到徐州市西阁街干休所,拜访了104岁的抗战老兵胡岩。胡老的身体很硬朗,精神矍铄,逻辑思维非常清晰。

●多次荣立战功

在铜沛街道道北社区居委会看到百岁老人胡岩的书法集时,着实让人惊叹不已。古语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长寿者比比皆是,但像胡老这样活得健康,活得有滋有味的确少见。这本书法集就是胡老高质量老年生活的最好印证。

胡老出生于1913年,山东莱阳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从事地下党工作一年后,1938年,胡岩任山东纵队四支队二团二营五中队政治员,1939年,任山东纵队四支队二团二营七连指导员,先后参加了莱芜城战斗,滕县皖庄、高庄、山亭、八宝沟等村围攻战斗。谈起那段岁月,胡老印象深刻,他激动地说:“抗日战争初期是游击战,那时侯我们战斗力低,和敌人不能正面硬碰。敌人晚上不活动,我们就晚上打敌人,用炸药把敌人铁路炸了,把桥炸了,敌人没交通不方便。”抗日战争中,胡岩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获得独立功勋荣誉章。

据了解,老人在参加地下党工作时,工作很隐秘,都是纵向单线联系。有一次,他把一些重要的情报藏在面包里送出去。“领导把文件给我,我想办法藏起来,带去另一个地方。比如说用一块面包,我把面包底下切那么小的洞,把一头的‘瓤子掏出来,把文件装上,再封好。这边我用刀把面包削掉一块,表示这块面包我现在吃的。”他回忆说。

●每天坚持练习书法

虽过百岁,但胡老思维敏捷、行动自如,每天坚持看书、看报、练习书法。胡老自幼喜欢书法,离职休养后又在徐州老年大学继续学习书法。他的舒同体宽博端庄,圆劲婉通,别具风格。

采访当日,老人正在自家的书房练习书法。书桌上摆放着砚台、笔筒、毛笔等用具,身后的书柜内摆放着老人部分获奖证书;上面有很多他的书法作品。在与他的闲聊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已跃然纸上。即使是现在的104岁高龄,他仍每天坚持写2张字。

说起胡老散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胡老一般都是在自家的小区内转悠,只要天气许可,总要外出活动一下。有时儿媳推着他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有时在小区里走上数百步。这种平淡且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胡老精神情怀的一种体现。

胡老很受身边人的爱戴。子女说他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胸怀宽广,博学众长,坚定执着,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坦然面对。邻居说他豁达包容、正直和善,值得令人尊重。干休所工作人员说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离退休人员的楷模。

●生活规律,不吃保健品

胡老的生活非常规律,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儿女也总是变着花样给他做些好吃的,保证营养均衡。

他一般早晨6点多起床,自己洗漱,7点左右吃早餐。“胃口还不错。”儿媳说,早饭一般吃面包、牛奶、鸡蛋、稀饭。

“他吃饭的时间一般比较固定。午饭一般11点多吃,晚饭也比平常人早一些,大概四五点吃。”采访当日是上午10点多,儿媳已经在着手做午饭。厨房的大锅里在蒸着红枣,蚕豆、豆角、肉等食材已经切好。考虑到红枣皮不好消化,儿媳在熬制稀饭前,特意先把红枣蒸熟。“蒸熟之后,就好剥皮、去核了。”她说,将蒸好的红枣冷却、取出枣肉,然后和米一起熬稀饭,可以使红枣肉完全融化,老人方便食用和吸收。

“他以素食为主,肉类相对吃得较少。”一般一天会吃一顿肉。午饭时,可以吃一个小馒头,喝上一碗稀饭,再吃点菜;晚上则是一碗面条。“我们尽量把菜做得多样些。”

“他的心态非常好,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淡,也从来不去计较什么。”儿媳说,父亲习惯午睡,晚上也是早早地上床休息,睡眠不错。他从来不吃保健品,但家人在饮食上会比较注意。

猜你喜欢

干休所稀饭儿媳
“前儿媳”也能享有继承权
点赞好儿媳
探索两高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稀饭凉了
放手让儿子儿媳当家
一碗甜稀饭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卫生干预效果分析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
空军各干休所重视组织老同志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