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夹心层”的加速器

2016-11-18史川轩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商圈会员企业家

史川轩

2003年开始的10年里,王晓芳从管理培训到专注于营销管理培训,一直深耕垂直领域,培训和辅导企业家超过10万人次,曾经创建的机构在业内享有“营销管理培训第一品牌”之称。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产业增速明显放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方兴未艾。王晓芳发现,大量中小企业主感到无措和茫然,坚守的本业日益艰难,渴望寻找新突破、参与新经济,又受制于资本、技术、人才等瓶颈,无从着力,其所需的再创业支持是全方位的,纯粹的营销培训已不能解决企业家此时的痛点。

2015年3月,王晓芳和她的伙伴们决定舍弃已成熟的培训业务,打造转型升级企业家的社群组织“聚商圈”,只向企业家收取一定会员费,商学相关的课程全部免费开放。市场反应之热烈令她惊讶,产品尚未成型,就有大量过去的学员企业家主动将会员费打到帐上,“聚商圈”正式运营两个月,新增会员即过千人。现在,王晓芳将聚商圈定位为“转型加速器”,提供全方位服务,将学习作为入口,聚人、聚财、聚商机。她希望,以过往的16万企业家线上线下会员为基础,搭建一个“商学+转型服务+资本+数据技术服务”的综合平台,推动建立1000个商圈自组织,助力中国中小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21CBR:聚商圈的商学教育,如何满足企业主的诉求?与以往营销培训有什么差别?

王晓芳:过去我们专注营销培训十来年,非常专业,营收和利润表现都不错,是一个“小而美”的公司,但是,转型升级的需求,很难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专业,商学培训必须紧跟商业新趋势。

现在,商业风向切换极快,企业家群体嗅觉敏锐,渴求新的商业理念和实操经验,反应速度一定要跟上,比如,之前“互联网+”概念盛行,需求旺盛,必须请到有实际经验的技术和运营人员来讲解指导,才能满足他们;资本运作成企业家必备能力时,我们组织投融资领域的机构、专家商讨实效培训课程;今年兴起“网红”和IP,我们在讨论基于此现象背后的商业本质课程。

我们的培训服务必须更柔性,按需而变,快速迭代,过去一个课程研发完成后,一段时期相对稳定,人员也精干,目前三分之一的合伙人,主要精力集中在产品研发,尤其很多新理念和新做法,根本没有现成的培训师,必须从产业一线、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甚至媒体中挖掘导师,响应速度和整合能力要求大大提升,这对聚商圈一样也是痛并快乐的升级过程。

21CBR:新的培训服务实际效果如何,多少会员愿意“买单”?

王晓芳:聚商圈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企业家社群,要使社群活跃起来,不能收取会费了事,更要激活他们,吸引他们多参加活动,提高黏性,因此,我们高度关注会员参加活动的频率,所有活动全部落实到这个指标。企业家群体时间宝贵,见多识广,只要一两个月的产品稍逊色,“掉粉”现象就很明显,非常残酷。

我们也在不断加强服务能力的建设,现有创业导师团队超过120名,在北京、广州、成都设有运营中心,明年会扩展到杭州,实现中国核心经济地域的全覆盖,4大中心人员规模将超过1000名,其中80%从事服务工作,比如例行学习活动、分享会、私董会、企业参访、出国游学等。

2015年,聚商圈的企业家会员平均一个季度参加2-5次活动,全年活动总人次达1.2万人次。2016年,聚商圈的付费会员同比大量增长,新增会员总数已接近1万名。

21CBR:会员企业的分布是什么样的,有怎样的特点?

王晓芳:聚商圈的主流会员群体,一般四十岁上下,企业年营收在数千万到数个亿之间,在细分领域或区域小有成就,但是,大量正陷入低价竞争或者需求萎缩的困境,不同于成熟大公司或新兴的创业者,可以掌握很多信息,集合大量专业服务,他们其实处于“夹心层”,受限于外部环境以及自身视野,转型非常艰难,也缺少帮助他们转型的服务提供商。

同时,这个人群态度非常积极,渴望改变和突破,有成长的强烈愿望,这是聚商圈选择将学习做入口的重要原因。相比互联网创业者,他们更有产业基础、有财务储备,更深入大众的生活,创造了庞大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转型升级很有意义,哪怕他们自己不做新兴产业,即使这个群体愿意去支持新的产业机会,也非常有价值。

21CBR:聚商圈定位“转型加速器”,提供的其他价值有哪些?

王晓芳:聚商圈将商学学习视作一个入口,同时提供很多转型升级服务,比如,招商会、新产品发布会、项目路演等,直接帮助企业促成商机。其中,有会员招募加盟商,招商加盟费超过6000万;有研发机器人的会员成功众筹3次,直接促成项目启动……因为汇聚了人,形成一个商机的平台,自然会产生各种资源整合和交易的机会。

同时,聚商圈已布局资本业务,作为FA(财务顾问)和战略顾问帮助会员企业进行投融资,提供上市辅导服务;联合汉景家族办公室共同成立“聚景母基金”,设立管理规模10个亿,已投资多个中后期项目,其中已有项目主板IPO获批。在投资方面我们比较谨慎,没有刻意追求规模,循序渐进,明年准备再建立一个创投基金,扶植会员企业的早期项目。

2017年,我们将重点布局线上业务,主推三件事:第一,打造一个基于企业家需要的资讯平台,构建媒体板块;第二,提供企业级服务和应用的平台,提高会员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第三,布局互联网企业金融,助推产融结合,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聚商圈的战略是定位于“开放的转型升级企业家生态圈”,欢迎更多上述领域志同道合的服务商加入我们,最终形成商学、转型服务、资本管理、数据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格局,聚商圈的中期规划是,希望将现有会员规模再放大5-10倍,打造100个行业转型标杆“转型金刚”,首先带动建立1000个商圈自组织,助力中国中小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猜你喜欢

商圈会员企业家
商圈演义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会员专区
商圈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会员天地
重庆主城将建9大“智慧商
会员天地
会员名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