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巨头涅槃
2016-11-18陈晓平
陈晓平
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清朝的洋务运动。现在,其在中国拥有30多家合资企业和运营公司,员工约1.7万名,2014/2015财年,中国区营收达27亿欧元。过去5年,蒂森克虏伯在华累计投资5亿欧元,中国已成为其全球最主要的战略市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蒂森克虏伯品牌有着鲜明的“钢铁”印记,2007/2008财年,钢铁(包括不锈钢)业务在营收中占比超过40%。但是,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其钢铁事业,直接导致“蒂森”和“克虏伯”1999年合并以来的首次亏损。痛定思痛,蒂森克虏伯主动进行战略调整,缩减钢铁业务单领域,扩展工程、机械零部件等专业领域。其转型的一大要点是,聚焦于盈利能力强的工业产品和服务,减少周期波动强、资本密集度高的产业投入,同时向新兴高成长区域进行投资。
蒂森克虏伯的转型已初见成效。2014/2015财年,在其428亿欧元的全球营收中,钢铁相关产业占比已不足30%,息税前利润(adjusted EBIT)同比增长26%,10年来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首次转正。其转型经历,对处于艰难调整期的中国钢铁工业,同样有借鉴意义。
21CBR:2011年,蒂森克虏伯正式启动“Strategic Way Forward”战略,你们如何培育新业务?又如何调整钢铁业务?
高岩:在蒂森克虏伯业务领域中,钢铁产业的确曾经相当抢眼,外部人不了解的是,在电梯技术、机械零部件、工业解决方案(水泥、化工行业)等领域,我们拥有很多行业知名度很高的专业品牌,许多行业客户不一定了解蒂森克虏伯的全貌,但一定知道这些行业内的专业品牌,它们构成了转型的事业基础。我们的目标是,业务组合由一个板块主导的形态,转为多板块均衡发展,打造一个稳健运营的多元化工业集团。
钢铁仍会是蒂森克虏伯的主业之一,但其占比已降至不足30%,同时,在钢铁领域也进行倾向于高端钢铁制品和定制化需求。比如,在欧洲市场,大量中小型企业需要特殊的钢铁材料,他们本身没有加工能力,蒂森克虏伯的特种钢可实现定制供应,市场发展非常好。
21CBR:向一个多元化工业集团转型,在行为模式上会要求怎样的改变?
高岩:不同业务之间往往是跨行业、跨板块的,比如电梯与汽车零部件之间交集很有限,业务模式和客户需求截然不同。推进多元化改革,不仅是表面上业务板块的调整,更是一场涉及全公司的全方位转型,涉及到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的变革。
蒂森克虏伯的传统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和创新能力,比如独家开发的MULTI电梯技术,基于磁悬浮技术(Transrapid technology),通过直线电机让电梯轿厢在磁性轨道上移动,这种无缆绳电梯建筑内不仅可纵向移动,也能横向移动……我们拥有很多领先技术,过去,向客户推销的也往往是最前沿的技术。
现在,我们更加强调市场和客户导向,首先需要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怎么才能有效帮助客户,再反馈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解决方案上。比如,中国的电梯业务,过去侧重提供高端的电梯产品,满足一线城市的超高层建筑、大型商业和公共设施的需求,现在,我们也推出了专门适用二三四线城市应用场景的电梯品牌——“尚途”,在成本、节能等角度很有竞争力。
21CBR:中国客户的需求有些怎样的特点,你们如何满足?未来将重点发展哪些业务?
高岩:蒂森克虏伯所涉及的很多细分业务领域,中国是最大单一市场,竞争最激烈,全球所有对手集中在一地,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市场是看不到的。中国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已走在世界前列,体现在对产品、技术、性能、价格、交付时间等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最好的产品和技术都用在了中国市场。
9月份,我在常州参加一个冷锻项目的动工典礼,政府主管官员听到工厂介绍,直接就问,“这个厂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吗?”只有提供适应需求的先进产品和技术,才能保证我们的竞争力。2013年,我们成立中国区域总部,推进本土化策略,也希望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现在,蒂森克虏伯在华核心的业务领域是电梯和机械零部件,预计未来仍将有非常可观的成长。
21CBR:蒂森克虏伯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德国工业集团,你们如何看待工业“4.0”的前景,业务上有哪些行动?
高岩:“工业4.0”涉及到不同的场景、不同应用,蒂森克虏伯正在推进一些实践。
比如,位于赫施-霍恩林堡(Hoesch Hohenlimburg)的热轧带钢厂,利用一个数字网络,我们将上家原材料供应商与下游客户连接起来,客户能直接在热轧带钢厂的IT系统中灵活安排自己的订单,而且在轧钢即将开始前,有可能对产品规格(例如宽度和厚度)等进行更改,现在65%的订单由客户自行决定轧钢何时开始。
在伊尔森堡(Ilsenburg)的凸轮轴(一种汽车零部件)工厂,我们给每一个凸轮轴提供一个独有的身份标识(ID),这一标识可携带大量的数据,例如产品的客户、目前的处理状态以及完成上一个处理流程时是何种状态。利用这种识别技术,在未来的理想状态,一条生产线完全可能实现不同规格产品的定制化生产。
工业4.0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但也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要设想一夜之间工业4.0的所有技术都成熟,应用到所有的行业领域,比如,很多技术业已成型,只是客户价值不明确,在商业推广方面仍要探索。蒂森克虏伯会选择一些产品进行实践和优化,以便创造更成熟的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