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湖南的鲥鱼

2016-11-18马延炜

寻根 2016年5期
关键词:鲥鱼常德湘江

马延炜

鲥鱼,又称“迟鱼”,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地区的鱼类,因在每年农历四五月间产卵期时由海中溯江而上,故我国南方江河中亦多有之,为长江流域著名的珍贵鱼种之一,与河豚、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一般认为,鲥鱼最著名的产地是在长江入海口的沿岸各地,“因为此时,鲥鱼进入性成熟期,鳞下脂肪最厚,味极美”。学术界目前关于鲥鱼的文化史研究中,也多以江浙地区作为分析的中心。事实上,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的湖南省,历史上也是鲥鱼的产区之一。明清时期,长沙、岳阳、常德等地都有鲥鱼出产,出现了以“网油蒸鲥鱼”为代表的湖湘名菜,湘籍文人咏鲥鱼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

明清时期,湖南鲥鱼主要见于湘江及洞庭湖沿岸地区,在当时长沙、岳阳、常德、湘阴等地的方志中,都可以找到关于鲥鱼的记载。如嘉靖《常德府志》卷八《食货志》中称,境内“有鲥,骨纤且多,肉腻而味甚腴,夏间出,大者不过四五斤”。清道光年间出版的《洞庭湖志》则说,鲥鱼“昔日洞庭不甚出,今则多且美”,显示出当时湖南境内洞庭湖区鲥鱼资源的丰富。不过当时湖南各地鲥鱼出产的季节略有不同,如沅江、岳阳等县“四五月出”,长沙、衡阳等县则在“五六月有之”。鲥鱼季节性强,每年仅在农历四月以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溯江而上,加之出水即死,保鲜不易,故时人极为珍视,明清两代都将鲥鱼规定为地方向朝廷进贡的贡品之一。明代嘉靖时期,湖广布政使司向朝廷进贡的特产清单中,就有“糟鲥鱼、鳊鱼各四桶”。

在鲥鱼的爱好者中,除了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还有广大的普通百姓。曾主持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先后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武陵(今常德)人杨嗣昌在其记叙当时常德端午节龙舟竞赛习俗的《武陵竞渡略》一文中,就描写了时人以鲥鱼为佐,于江上看赛龙舟的场景:“江上看船,北岸楼有三四层,自清平门至下石碗,其长五六里,皆前期争纳,僦直多至数百文,缓即为人占去。至日,提壶挈楹,马步鱼轩,肩摩道上,巳牌则毕集矣。盘中佳果有韩家李麦、黄桃,新味有鲥鱼、莼菜。尝鼎一脔,下鼓千里。”说明在当时的湖南,鲥鱼是为大众所喜爱的美味。如果说对于普通百姓来讲,鲥鱼只是一道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味时令菜,那么那些本就讲究“脍不厌精,食不厌细”的文人士大夫对于鲥鱼之味的追求,则多少显得有些病态。据说“鲥鱼味美在皮鳞之间,故食不去鳞”,道光年间桃源有一县令,最爱食鲥鱼,某次新雇一仆,不知烹饪,去其鳞,县令食之,迥非昔比。仆惊骇:“岂弃之鳞过耶?”遂用线穿系其鳞,复烹出食之,其味如故。

不过鲥鱼虽然好吃,却也不是人人都能有此口福。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著名书法家、学者何绍基就曾因为吃鲥鱼而大病一场。根据其病愈后所写的《病起奉谢王敬一丈》一诗,此事发生在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当日适逢其孙生日,何绍基饱餐鲥鱼后腹痛不止,一病数日,从此发愿戒食鲥鱼。“稚孙生日翁一乐,抱向竹间恣欢跃。有客驰馈大鲥鱼,带鳞透蒸供饱嚼。何缘触迕到脏神,隽味不受翻成嗔。夜来腹痛进将裂,号呻达旦惊四邻。牵连反覆及肝胃,倾吐宿酒数十斤…一昨宵几与诸公别,此后相期同白首。诸城丈人活国医,连日风雨劳奔驰。今晨请缓疏引子,和我戒食鲥鱼诗。”

在明清时期湘籍文人记叙鲥鱼的诸多诗文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张祖同的《鲥鱼行》一诗。张祖同,字雨珊,湖南长沙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为晚清湖南地方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民国初续修《四库全书》时,学者曾将其与易顺鼎、王闽运相较,认为“易、王喜逞才使气,而祖同所作,规矩绳尺,一一可寻”。其实张祖同于诗歌亦有造诣,现收藏于湖南省图书馆的民国12年所刻《湘雨楼诗》一集,即是其诗歌方面的代表作。《鲥鱼行》收录在该书的第二卷,全诗较长,从具体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湖南省会长沙城内捕捞鲥鱼、烹饪鲥鱼、品尝鲥鱼的一系列场景,诗云:“长沙七门门早开,湘江四月鲥鱼来。渔人系船趁锦市,细鳞多骨霜皑皑。首入戟门供大府,一尾不惜钱千枚。饔人缕切佐樱笋,银刀玉箸收羹材。筠篮泼泼渍梅雨,豪宗华屋陈芳俎。冰盘白雪快击鲜,调以盐齑杂姜蒌。如渑之酒不辞醉,镂蛤雕蚶安足数。一饱已罄中人资,酣乐高楼更歌舞。”后半部分则笔锋一转,由鲥鱼联想到整个社会,将鲥鱼资源的多寡变化与国家的治乱兴衰联系起来,结尾更是将当时鲥鱼日渐匮乏的原因归结为西方列强的入侵,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富春鲥鱼夸第一,却忆当年战争日。弋船蔽水轻性命,失穴蛟龙尽奔逸。民人迁徙觥筹空,眼见甘肥转愁寂。岂知赦尾得修养,更睹恢台育群物。此时津舶趋皇都,都人已进黄花鱼。泉刀轻重出内府,珍膳络绎来御厨。朝罢公卿赐曲宴,崇文门外分其余。不闻风尘骋驿骑,圣明节俭古所无。君不见,大舰峨峨立海水,蜃市鲛宫傍云起。殊方异味多膻腥,坐令水产成疮瘠。对案彷徨三太息,如鲠槛喉噎难已。安得拔剑倚长天,力斩飞鲸报天子。”这一观察当然未必可靠,但反映了诗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其富有感染力的笔下,小小的鲥鱼不仅只是当时长沙城内官民竞逐的美味,也成为特殊时代社会情况与时代风貌的写照。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20084010年对湘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所进行的多次流动调查显示,1983年相关调查时尚发现有少量的鲥鱼,在此次调查所涉及的4个监测点中均未见。2015年3月,《长沙晚报》所采写的一篇名为《给鱼一条活路,也是给我们自己一条出路——来自湘江鱼类的报告》的报道,也将包括鲥鱼在内的5种鱼类列为近年来湘江已经绝迹的鱼种。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人们长期以来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昔日湘人赞叹吟咏的美味如今竞成绝响,空余纸上诗文供人咀嚼,掩卷沉思,不胜唏嘘。

(题图:明长沙山川图)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鲥鱼常德湘江
湘江魂
曹寅吟鲥鱼
银色的常德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鲥鱼之美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湘江渡
梅子黄鲥鱼
美丽岳麓,我的家
2017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