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居住区绿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2016-11-18李宜斌
李宜斌
摘要:随着城市生态环境日益严峻,践行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为了客观评价节约型住宅区园林绿化工程的综合效能,促进相关规划设计注重节约、节能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以南方住宅区园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源节约、资金节约这两个层面的研究,初步提出节约型居住区绿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分析了各个测度指标的选取意义和分析途径。指标体系将为下层次的评价测度指标细化研究提供指引。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附属绿地;居住绿地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1—0004—0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当前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正面临着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供给压力。节约型城市绿地是生态型宜居城市建设的重大课题。在城市绿地中,量大面广且最接近市民生活的是居住区绿地,居住区绿地的生态质量,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基础;居住区绿地的景观质量,成为众多楼盘对外销售的卖点。无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还是开发商成本控制的诉求,节约型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在当前都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试图针对节约型居住区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以合理投入最大化获取居住区绿地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途径。
1节约型绿地与节约型居住区绿地
1.1节约型绿地
节约型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建设节约型绿地,一方面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相呼应;另一方面,传统的绿化指标体系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已经不能完全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片面追求建设层面的高大上,既耗费过量的财政资金,使社会资源公平化原则受到侵害,又耗费过量的自然资源,使城市生态系统失衡;同时,也给建设后期的绿地管养带来沉重负担。绿地是“三分建、七分养”的事业,只有在项目建设初期牢牢树立“节约”的概念,才能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真正行进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1.2节约型居住区绿地
对居住区绿地而言,最少的财政拨款等同于最少的成本造价。而最少的用地,通常可以理解为在满足规定的小区绿地率规划指标的同时,在有限的绿地投影面积之外,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延伸绿化空间,包括尽量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加垂直绿化、建立生态停车场等。而“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中,“周围生态环境”可以理解为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节约型居住区通过生态化的竖向和排水设计不会增加周边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不会造成周边山体地形的水土流失,绿化布置不会遮挡低层住户的采光通风等。
综上所述,节约型居住区绿地应当是以最低量的资源消耗、最适量的资金投入,营造出良好宜居环境的生态空间。
2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减量,这也是节约最狭义的定义,表示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及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因此,节约型居住区绿地首先应当立足于对投放资源和物料的控制。依据节约型绿地的构建要意,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地产景观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初步拟定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一级层次为资源节约层面和资金节约层面;二级层面分别对应能源、土地及水资源耗费,以及建造成本、园林管养成本等因子加以分解;三级层面即是各层面的具体指标值(表1)。
绿地评价还应满足经济要求,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发挥绿地资源优势。本评价体系采用定量的方式,既涵盖项目规划层面需要解决的宏观性问题,如节地、节财与节材等二级指标,主要为住宅区修建的详细规划和总平面设计的制定和审批提供指引;指标体系又涉及到工程设计的微观层面,节能、节水目标主要通过园林设备设计实现,节材、节土和节力等目标的实现则与园建、绿化设计等多工种相互协调和配合有关,相关指标的制定主要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指引。
3效益评价测度指标的选取
3.1资源节约层面
3.1.1节能指标层面
节能技术在园林设备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景观照明方面,关于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材料和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由于设备的初始投资较大,应用阻力更多的是来自开发商的成本压力,这点与公共园林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后者往往推崇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因此对于先进节能设施推广应用的阻力较小。节能设备要在住宅区得到广泛应用有两个解决途径:一是光伏技术更加成熟使设备成本不断降低;二是政府从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的层面鼓励开发企业加大节能设备投资。
3.1.2节地指标层面
节地指标方面,在于提高立体绿化率和生态停车场推广率,是为了在住宅区法定指标绿地以外增加更多绿化覆盖面积。其中立体绿化率包括垂直绿化和天台绿化面积占本区可绿化垂直面积和天台面积的比率。而乔冠比中乔木所占比率这项指标则是鼓励多种植大冠幅乔木,从而达到在不占用更多绿化用地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住宅区的绿化覆盖率(如图1所示,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绿化模式,在达到相同绿化覆盖效果的前提下,多乔木种植比少乔木种植更能节约土地)。必须要指出的是,住宅区实现了理想的节地指标,并不意味着允许相应地减少法定绿地率所规定的绿地面积,只是鼓励住宅区全方位提高绿化覆盖面积,使园林绿化工程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当然,我们也呼吁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考虑通过实施一些奖励办法,如适量奖励容积率,鼓励住宅区额外提高绿化覆盖率。
3.1.3节水指标层面
节水指标层面设置了4项指标,其中的节水灌溉推广率是最能直接体现节水精神的指标,但是节水灌溉设备,包括喷淋、滴灌等设备在公共园林中应用普遍,在住宅园林中则少有应用,因而不会是大权重指标。目前一些高端生态小区已在尝试使用雨水回收利用,包括收集屋面集水和住户空调机冷凝水作为绿化灌溉用水,相关技术值得在各地,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城市推广应用。
透水铺装率、木本植物指数这2项指标都是描述从不同的角度,用较少的用水量保障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透水铺装率较高的场地,雨水更能渗透到周边土壤中供植物根系吸取,从而相应降低住宅区内植物生长对人工灌溉的依赖性。endprint
木本植物相对于草本植物更能节省灌溉用水,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前者的根系比后者发达,能获取土壤深层的水分,后者大多只能吸取表土水分,而表土30 cm厚度内的水分最易被蒸发掉;二是木本植物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更能保持水分。项目组曾经在某居住区内作过一项调查,在该楼盘里,首期工程(A组团)的绿化设计注重植物群落搭配,配置了大量的乔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图2);而到了二期工程(B组团)由于受到投资额度影响,绿化设计转而走向疏林草地风格,大片阳光草坪代替了茂密的木本植物群落(图3)。姑且勿论这两种植物搭配方式所产生的生态和景观效果,单论对灌溉用水的需求量,两者就有着明显区别,据统计,在夏天,A组团的每平方米平均绿化耗水量比B组团节省约12%~15%,冬季差距缩小为6%-8%。可见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绿地比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绿地更能节约用水。因此,应当鼓励住宅区绿化多种植木本植物,尽量提高木本植物指数。
3.2资金节约层面
3.2.1节财指标层面
节财的最重要影响因子是硬景与软景的面积比率。在住宅区景观空间中,硬质景观包括园路铺装、园林景观建构筑物、水景和雕塑等;软质景观主要由绿化植物组成,近年兴起的室外软装也是其中组成部分。总体来说,同一住宅区内,硬景造价大于软景造价。目前有一种不良的倾向,在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更重视对硬质景观的设计,往往忽视了植物景观的重要性。而从住户的欣赏角度,并不是所有以硬景为主的空间效果都优于软景为主的景观空间,虽然在某些重点标志性区域,硬景在表面上能彰显楼盘品质,但植物景观不像硬景那样使人审美疲劳,且住户普遍反映更喜爱植物群落在四时更替的生长过程中所传达的生命信息。可见无论从生态优先的角度,还是从住户长久的喜爱程度来看,软景都应当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指标制定应当鼓励尽量提高软景面积占绿地总面积比率,有效控制硬质景观占地面积,以更好地体现生态和节财意义。实际上,通过以上手段,能够有效控制住宅区景观总体造价。
以华南地区某住宅项目景观概念设计方案为例(图4),该项目园林景观占地面积56 700 m2,单方造价总体控制在343元/m2,造价比较低,规划设计将造价控制的重点区域置于占地面积较大的二期工程的外围道路与停车场这两个区域,它们的规划软景面积均远高于硬景面积,从而使本区园林造价控制在250-300元/m2,明显低于总控成本343元/m2,从而保证了需要较大面积铺装和突出硬景效果的其他区域的成本开支,而其他区域占地面积较小,即便造价高达400-600元/m2,在整体上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造价压力(表2)。
可见,提高软景面积占绿地总面积比率,是有效降低造价的重要手段。
3.2.2节材指标层面
节材指标是为鼓励提高地方环保材料使用率。首先,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具有广泛的生态意义,如使用陶土类环保砖作地面铺砌可以减少对天然石材的开采,有些材料还取自工业废渣再生利用,而这类环保砌块的造价一般都低于天然石材。在华南地区,各种花岗岩的造价一般在192.4~283.4元/m2,而各种砖块的造价一般在135.2~197.6元/m2,虽然后者的抗压强度在整体上不如前者,但环保砌块还是完全能够用于人行道、小面积活动广场铺装的。其次,强调所采购材料的本地化也可以降低材料的运输成本。
3.2.3节土指标层面
节土,在于节省因为土方外运造成的成本开支。节土指标主要通过表土回填率和土方平衡解决率衡量。提倡回填表土,是因为表层土壤中,含有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钙锰铁铜钡等微量元素。在土方开挖工程完成后,应当筛选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表土进行回填。同时,科学合理的场地整理建立在精确的土方平衡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对于住宅区内因为地下车库建造,或者开挖湖池产生的剩余土方,应尽量通过堆山景观、绿化微地形堆坡等手段进行就地消化,减少外运。
3.2.4节力指标层面
节力指标,是衡量住宅区绿化常规管养成本高低的重要指标。园林养护最大的工作支出在于绿化修剪养护费,通常是修剪绿篱、草坪,以及清除草坪杂草等日常工作开支。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应当合理配置植物品种,适当控制灌木、草坪在绿化总面积中的占有量,尽量减少修剪绿篱的布置。
景观常态化更替率是指需要经常更新、更换的硬景设施所占比率,这些设施包括由非活水水池组成的、必须定期全部换水或清洗的水景景观,包括一年生草本花卉花池、花坛等设施,以及类似需要定期更换的木平台铺装等硬质景观。这些设施大大增加了物业管理成本,应该控制布局规模。对于大型水景的水质维护,如果要避免频繁地进行人工清洗换水,应提倡推广使用水体生态净化技术,相关技术通常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包括种植具净化、过滤功能的水生植物,在种植土中植入净水菌剂,以及适量施放光合细菌等微生物等措施。
4讨论和建议
由于居住区绿地的成本控制基本上是各楼盘开发商的个体行为,还没有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足够重视,而节约型居住区绿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处于初步探索研究阶段,本文仅在理论层面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的框架式构建,对于后续的工作特作出以下建议:
4.1研究要突出生态、节约的意义
节约型居住区绿地建设的首要意义,是对社会和自然资源的节约,社会生态意义明显。节约的不一定生态,但生态的自然会节约。只有突出生态环保的意义,才能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节约的结果又是和发展商的利益紧密相连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商的益损也和市民消费者的利益相关联,因此,项目研究可联合大型地产企业展开调研,这样研究成果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4.2细化指标体系,把测度指标数据化
相关研究涵盖经济、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学科,指标体系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确定广泛适用的指标体系。而测度指标的权重比例确定、具体数值比率的分析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客观的研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甚至可以在指标体系中适当增加主观性数据,例如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4.3宣传和应用
首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也许是漫长的工作过程,但建设节约型住宅区绿地的观念必须要在全社会尽早普及,在规划设计行业从业者心中树立明确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另外,任何研究成果如果无法付诸推广应用意义也就不大。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广使用有两个层面:一方面,它可以成为社会上举行相关评优活动的依据,例如,可以在其指引下举办节约型模范居住区评选,可举办优秀节约型居住区绿地设计项目评选等活动,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理念的普及;另一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指导本行业一系列管理规定、设计导则等文件的制定和执行,从而体现其先进性价值。因此,节约型居住区绿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值得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并为节约型社会的进步贡献绵薄之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