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回百转 韵味悠长

2016-11-18微泓

苏州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清音雅集吴江

微泓

千回百转 韵味悠长

微泓

听吴越美食推进会会长蒋洪老师说,昆曲就像我们的苏帮菜,千回百转,韵味悠长。

听苏州欣和昆曲社社长钱展平老师说,当昆曲融为生活的一部分,是非常幸福的,这是汩汩不断的精神养分。

看到过一句话,苏州人过日子大体是优雅的,昆曲是端庄的,刺绣是精美的,园林是雅致的。

还有说“戏曲活化石”当仁不让的是昆曲,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堪称中国戏曲的老祖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戏曲中大雅大美的瑰宝。

在吴江区清音昆曲社社长陈波女士的引领下,我开始做“昆虫”,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大美昆曲,那舞台表演艺术上精美的装束、典雅的唱腔、精致的身段,剧本创作的文学性,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第一次接触昆曲是去年11月,参加清音昆曲社和分湖诗社联合举办的“分湖雅集”活动。雅集活动前,我随清音昆曲社一行数人提前来到芦墟,在芦墟镇志主编顾永翔老师的带领下,寻访芦墟最大的古村落——陈思村。根据家谱记载,陈思村肥字圩是昆曲“吴江派”盟主沈璟的归葬地,遗憾的是,这个芦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村由于拆迁,已荒芜得无迹可寻。“分湖雅集”活动中,苏州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晓勇先生高歌一曲《长生殿》,严晓洁女士演唱《牡丹亭寻梦》,张莺女士演唱《牡丹亭游园》。优雅的音乐,细腻的动作,极强的抒情性,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可惜我第一次没有听懂唱词,陈波社长说:“昆曲虽然高雅,但不难懂,念过诗读过词就能懂昆曲的,要慢慢来。”

今年是两位在东西方剧坛作出卓越贡献的世界戏剧大师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日子,3月下旬开始,每月下旬一期,共五期,清音昆曲社在吴江过云楼艺术馆举办“清音谐赏”吴江区昆曲文化推广活动——汤显祖创作的《临川四梦》导赏,带大家欣赏昆曲之美,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临川四梦》导赏由苏州大学顾闻钟老师开讲,从汤显祖生平际遇,唱词解义到剧情推进、剧本思想,顾老师讲得很是精彩,再由演员表演相关折子戏。我每期必去,渐渐地,听得懂了,对昆曲也有了愈来愈多的了解。昆曲,曲如诗词一样,为有格律韵文,明朝魏良辅等人在传统词唱的基础上创立了“水磨唱法”,用此唱法歌唱有格律的韵文是为昆曲。昆剧,戏班运用“水磨唱法”,加上表演去演绎故事,是为“昆腔戏”,即被后世称为“昆剧”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婉转的曲腔,让人陶醉。淡淡的,雅雅的,悠悠的,这是昆曲的气质。

咱文人辈出的江南富庶之地吴江是戏曲之乡,与昆曲息息相关,昆曲是吴江最有历史渊源的戏曲,明代有以沈璟为代表的昆曲“吴江派”兴起。沈璟出身于松陵的望族世家,聪明正直的他仕途坎坷,辞官回乡后家居20年,谦卑勤勉,潜心研究词曲,考订音律,对昆曲的发展有中兴之功,被尊为“词坛盟主”。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有着相同昆曲艺术思想的曲家群落,史称“昆曲吴江派”。万历年间,他将所购得的垂虹桥南堍小潇湘进行改建,作为寓所。

5月,清音昆曲社组织了“吴江昆曲溯源之旅”。在吴江沈氏名门之后,吴江的地方文史专家,松陵镇志编辑沈昌华老师的带领下,昆曲喜好者寻访了吴江明代“词坛盟主”沈璟的寓所“小潇湘”故址和曲家顾大典的寓所“谐赏园”故址。沈老师认真地讲解两个园子的具体位置、花园结构、规模大小,我们仿佛看见昆曲知音沈璟和顾大典在自家的花园里编曲唱和,成就昆曲理论到舞台的实践。虽然“小潇湘”和“谐赏园”早已不在,但两人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影响,不会因年代久远而消逝。

清音昆曲社开展的昆曲文化活动,在吴江推广昆曲艺术,意义非凡,深入人心。推广昆曲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昆曲在喜爱它的人心中,永远是空谷幽兰,是精神雅趣。

悠扬清丽的昆曲,缠绵悱恻的昆曲,意境深远的昆曲,袅袅传来,让人静心。在千回百转中,在韵味悠长中,让我们好好欣赏。

插图为李涌昆曲画

猜你喜欢

清音雅集吴江
《山水清音》
《园林清音》
《清溪雅集》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戊戌海棠雅集
上海雅集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
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