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6-11-18王兰会
王兰会 刘 杰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造纸产业集中度·
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兰会 刘 杰*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通过测算CR8和赫芬达乐指数(HHI)描述了我国造纸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现状,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因子及其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回归结果探讨提高我国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途径。
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
造纸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不仅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纸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一直持续上升,且增长迅猛。2009年我国纸和纸板的消费量第一次超过美国,居世界各国首位[1]。21世纪以来,新的造纸行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的背景下,我国造纸行业既面临着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机遇。
造纸行业是我国能耗较高的行业之一,节能减排是造纸行业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造纸行业通过节能减排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造纸水平之间的差距,但与国际的先进生产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我国造纸行业纸浆供需矛盾突出,国内供给缺口大,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背景下,我国造纸行业亟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 造纸行业现状
造纸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01—2014年期间,造纸企业数量从4000家左右减少到约3000家,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数量由2620家增加到2962家,全国前8名纸及纸板产量合计由332万t增至3420万t,增加9.3倍[2]。在2002—2014年间,东部地区的纸及纸板产量从占全国总产量的72%增长至77.3%,中部地区的纸及纸板产量从占全国总产量的22%下降至16%,西部地区的纸及纸板产量从占全国总产量的6%增长至6.7%,由此可见,造纸行业逐渐向东部地区聚集;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全国纸及纸板产量排名前8的省份,其纸及纸板总产能从约占全国总产能的72%增长至80%。
2 相关研究
我国造纸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学术界近30年对于造纸行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 纸及纸产品原料结构相关问题,大多关注林纸一体化;② 造纸行业的产能与产业集中度分析。
林纸一体化即在造纸行业集中且适于种植速生丰产林的地区,以制浆造纸企业为核心,以造纸林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把林业与纸业融为一体 ,形成育苗、造林、经营、采集运、木材加工、制浆造纸一条龙体系,促进造纸行业结构优化升级[3]。目前对林纸一体化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次的定性研究,如林纸一体化进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实施林纸一体化的对策建议以及对林纸一体化模式及理论体系的分类研究[4- 6]。
关于造纸产能的研究,贺燕丽[7]和徐潇[8]认为造纸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阻碍了造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所采用的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效果有限,结合其他行业和国外的经验,提出需要通过企业并购、行业整合的方式来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产业集中度方面,熊杰[9]采用绝对集中度理论,分析了2000—2004年的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不仅包括宏观层面的造纸行业省份地区布局的描述分析,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企业产量及销售收入分析。董文海[10]指出目前世界前50家最大的造纸公司产量已占全球纸及纸板产量的1/2以上,造纸行业进行了频繁的并购重组,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若干个大型纸业集团。目前芬兰、美国等国的现代化造纸企业林纸结合较好,产业链较完整,企业生产规模化、集中化。
以上研究多从造纸产业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分析的思路进行分析,对产业集中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产业集中度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较为广泛深入,探讨了影响产业集中度的因素,如煤炭、汽车、医药行业等[11-13]。造纸行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行业之一,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造纸行业进行兼并重组和市场结构改善。为了发挥产业政策对造纸行业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的方案,有必要对影响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拟从造纸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及发展角度,揭示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发展的影响因素。
3 产业集中度理论
产业集中度是指特定产业或市场的集中程度,即大企业在特定产业市场上占有的比率。它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竞争和垄断程度最常用的指标,产业集中度是表示市场结构的最综合指标,其集中度水平及其变化的决定因素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4]。
3.1 绝对集中度(CRn)
运用产业集中度来判断某一产业,需要建立一定的标准。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方法是贝恩分类法,具体分类标准见表1。本研究采用CRn指标进行测算产业集中度。在本研究的计算中,采用造纸行业前8名的企业产量测算CR8。
表1 贝恩分类法
3.2 赫芬达乐指数(HHI)
赫芳达乐指数计算公式为:HHI=∑(Xi/T)2(i的取值为1~n)。式中,T表示市场总规模,Xi表示各个企业的有关数值。HHI对规模较大的前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比重的变化相当敏感,较好地反映了企业数目以及相对规模,并且考虑到了市场中所有企业的情况。美国司法部订出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见表2。
表2 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的造纸行业2003—2014年的绝对集中度CR8以及HHI指数的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可知,我国造纸行业在2003—2014年的产业集中度在不断增长,但水平仍较低。根据贝恩分类法判断,我国造纸行业属于寡占Ⅵ型的市场结构,即属于竞争型行业;从图2来看,我国造纸行业属于竞争Ⅱ型。根据不同分类得出的结论均表明:目前造纸行业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排位较前的企业未能寡占整个市场,企业实力比较均衡,市场竞争激烈。
图1 造纸行业的绝对集中度CR8
图2 造纸行业的HHI值
变量变量含义变量说明预期符号Y绝对集中度CR8我国前8家造纸企业产量所占份额之和E单位能耗造纸行业的能源年消耗总量与生产量的比-C市场容量增长率[第n年造纸行业销售收入-第(n-1)年造纸销售收入]/第(n-1)年造纸行业销售收入]+/-L生产企业进入率[t期个数-(t-1)期个数]/(t-1)期个数]-G生产扩张能力[第n年造纸总产值-第(n-l)年造纸总产值]/第(n-1)年造纸总产值]-S经济规模我国造纸产业各年度总产值与企业数目之比+P产业政策虚拟变量,在明显发挥作用时值为1,否则为0+
早在2007年,国际造纸行业的产业集中度CR8已高达72.07%,市场结构已经演变为集中程度较高的寡占Ⅲ型。而且芬兰、瑞典的造纸行业已高度全球化,其前几名企业均有大量国外业务,产业集中度已超过100%[15]。
(1)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和智能空调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对电池能源损失的热量进行二次利用,在确保汽车电池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将电池耗能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有效降低智能空调在工作时的能耗。
4 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造纸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是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产业集中度可以促进造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回归分析是因果分析的经典方法,能够对目标变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测定,因此本研究选择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变量初始量表说明见表3。
数据来源是《中国造纸年鉴》及《能源年鉴》中2002—2014年我国造纸行业的相关数据,经过计算整理得到初始的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有7个。
经过相关分析,最终确定影响我国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4个影响因素为:单位能耗(E)、市场容量增长率(C)、经济规模(S)、产业政策(P)。
设定初始回归模型为:Y=C+β1E+β2C+β3S+β4P+ε
方程中的βi为待估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ε独立服从N(0,σ2)分布。模型处理了多重共线性及自相关问题之后,有2个影响因素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见式(1)。
Y=0.112+0.084S+0.02P
(1)
t(14.06)(10.55)(1.88)
R2=0.9667F=146.245
从上述模型结果中可以看到,模型通过了F检验,拟合优度为0.9667, 自变量S和P均通过t检验,说明模型解释程度较好。从模型结果来看:
(1)经济规模对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影响为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造纸行业的年产值在不断增加,高污染、高能耗的小企业不断被收购调整或者被迫关闭,这促使了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产业政策对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产生正向影响。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促使企业加大了兼并重组力度,淘汰了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淘汰的过程,壮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实力。
(3)单位能耗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不显著。造纸行业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倡导下,行业生产的单位能耗不断降低,虽然对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却日益微弱。近年来我国造纸行业的销售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行业需求趋于饱和,市场容量增长率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不显著。
5 结 论
由上述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经济规模、产业政策和生产企业进入率对我国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造纸行业产业的集中度,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5.1 利用市场机制,提高造纸行业的经济规模
从经济规模的定义来看,提高产业集中度,需要市场机制的调节,减少企业数目,优化企业质量。但是这不意味着要阻止资金技术良好的优质企业进入。尤其是国外的优秀造纸企业的进入不仅可以促进原有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总产值的提高,还可以进一步缩小我国造纸行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只有通过改善生产方式,不断增强行业本身的进入壁垒,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促使规模小、技术能力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提高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
5.2 发挥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不断完善造纸行业的产业政策
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除了市场机制的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推动更必不可少。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的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合理布局、企业联合,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更是响应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可以促进造纸行业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对相关大型企业应该进行政策优惠支持,大力支持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提升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支配力,促进造纸行业产学研结合,提高整个造纸行业的供给质量以及技术创新水平。
[1] China Technical Association of Paper Industry. China Papermaking Yearbook[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10.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造纸年鉴[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 China Technical Association of Paper Industry. China Papermaking Yearbook[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15.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造纸年鉴[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3] Yuan Hui.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permaking Industry and Forest Paper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Sichuan Can be Designed to be Lin, 2003(2): 12.
袁 晖. 中国造纸工业现状和林纸一体化[J]. 四川林勘设计, 2003(2): 12.
[4] Zou Yishi. Our Country Forest Paper Integr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Research[D]. Nanj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6.
邹毅实. 我国林纸一体化的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6.
[5] ZOU Yi-shi, DU Shan-shan, Zhang Zhi-guang. Forest Paper Integration Patter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J]. China Pulp & Paper, 2006, 25(7): 60.
邹毅实, 杜姗姗, 张智光. 林纸一体化模式分析与探讨[J]. 中国造纸, 2006, 25(7): 60.
[6] YANG Jia-meng, ZOU Yi-shi, ZHANG Zhi-guang.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of Forest Paper Integration Research[J]. China Pulp & Paper, 2007, 26(2): 61.
杨加猛, 邹毅实, 张智光. 林纸一体化模式的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 中国造纸, 2007, 26(2): 61.
[7] He Yanli. Paper Industry How to Resolve the Excess Capacity to Keep Stable Development?[J]. China Pulp & Paper Industry, 2014(15): 10.
贺燕丽. 造纸业如何化解产能过剩保持稳定发展?[J]. 中华纸业, 2014(15): 10.
[8] Xu Xiao. Handicap Domestic Paper Industry Overcapacity[N]. Workers’ Daily, 2013- 07- 03007.
徐 潇. 产能过剩顽疾困扰国内造纸业[N]. 工人日报, 2013- 07- 03007.
[9] Xiong Jie. China Papermaking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Evolution Trend Analysis[J]. Pap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6): 18.
熊 杰. 中国造纸行业集中度及演变态势分析[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5(6): 18.
[10] Dong Wenhai. Global Papermak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J]. China Paper Newsletter, 2010(1): 44.
董文海. 全球造纸工业发展趋势分析[J]. 造纸信息, 2010(1): 44.
[11] Wang Bingwen. China’s Coal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D].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13.
王炳文. 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及政策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12] Yan Shuai.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Concentration Research[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09.
严 帅.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9.
[13] Gu Hai, Wei Chen.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ncentra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J]. Journal of Nanjing Social Science, 2006(11): 34.
顾 海, 卫 陈. 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实证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 2006(11): 34.
[14] Long Maofa, Ma Mingzong. Introduction to Industry Economics[M]. Sichua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01.
龙茂发, 马明宗. 产业经济学概论[M].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15] Guo Yebo, Zhou Min-liang.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Papermaking Industry Modernization Level Assessment[J]. Economic Research Reference, 2009, 64: 8.
(责任编辑:董凤霞)
Study on Papermaking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NG Lan-hui LIU Jie*
(Economic Management Academ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E-mail: 877043267@qq.com)
CR8and HHI of paper industry in China were calculated to describe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status. The factors affecting paper industry concentration were selected and measured based on regression model, finally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of papermaking industry were proposed.
papermaking industry;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王兰会女士,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统计,数量经济,应用统计。
2016- 05- 09(修改稿)
中央高校科研专项基金(BLRW-2015- 4);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1610022042)。
TS7
A
10.11980/j.issn.0254- 508X.2016.10.005
*通信作者:刘 杰女士,E-mail:8770432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