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

2016-11-18张彩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偏瘫血肿微创

张彩荣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

张彩荣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 整理我院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治疗方法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1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微创疗法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未能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患者150例(92.59%),其中未服药86例(57.33%),未按时、按量服药35例(23.33%),未正确选择降压药29例(19.34%)。实验组预后良好率92.59%,对比组预后良好率74.07%,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压为180/110 mm Hg以上患者56例(69.13%),220/122 mm Hg以上患者25例(30.87%),对照组血压为180/110 mm Hg以上患者42例(51.85%),220/122 mm Hg以上患者25例(48.16%),两组患者高血压情况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血压长期过高未得到有效控制,该症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通过微创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是未来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微创疗法;保守治疗;对比分析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是由于患者血压过高而造成的脑实质出血症状,患者出现脑出血后,会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如不能有效治疗和恢复,患者的失语和偏瘫症状则会作为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未来生活,一些患者甚至由于未得到及时治疗造成死亡[1]。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由于脑出血后遗症产生的残疾,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现对本文所选16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6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1例患者。实验组男48例,女3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6.73± 5.58)岁。对比组男42例,女39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6.75 ±5.46)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确诊,活动时发病84例,睡眠中起发病88例。患者中24 h内就诊102例,48 h内就诊30例,48 h后就诊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送诊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检验方法:患者均进行血压检测,并进行颅脑CT以及MRI检查,观察患者大脑的出血位置、出血情况。

1.2.2对比组采用传统疗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待患者血压平稳后采用脱水剂、止血剂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疗法进行治疗,首先利用CT颅脑检查结果对患者出血位置进行确定,通过靶点穿刺至出血位置,利用颅骨锥孔戳开硬脑膜,在穿刺成功后,防放置YL-1号穿刺针和引流管,通过注射器冲洗血肿部位并利用穿刺针和引流管引流,待患者手术完成后,利用动态CT定期复查患者的颅脑,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血肿或继发血肿,进行冲洗和引流,待患者血肿量<5 mL后停止引流,完成手术。

1.3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分为优秀、良好、尚可和差。优秀:患者血肿彻底清除,康复后患者能够正常生活;良好:患者血肿彻底清除,康复后患者基本能够自主生活;尚可:患者血肿有效清除,康复后可独立生活;差:患者血肿未有效清除,无法生活自理或死亡。预后良好率=优秀+良好+尚可/总数×100%。对患者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送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观察患者的出血位置、发病期间血压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预后与血压情况对比:实验组预后良好率92.59%,对比组预后良好率74.07%,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压为180/110 mm Hg以上患者56例(69.13%),220/122 mm Hg以上患者25例(30.87%),对照组血压为180/110 mm Hg以上患者42例(51.85%),220/122 mm Hg以上患者25例(48.16%),两组患者高血压情况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发病情况分析:患者中大脑出血60例(37.04%),小脑出血30例(18.52%),脑干出血26例(16.05%),内囊出血46例(28.39%)。患者中24 h内就诊102例,预后良好100例,偏瘫2例,48 h内就诊30例,预后良好20例,偏瘫6例,失语4例,48 h后就诊30例,预后良好15例,偏瘫6例,失语7例,死亡2例。

2.3患者高血压控制药物服用情况分析:所选患者中,未能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患者150例(92.59%),其中未服药86例(57.33%),未按时、按量服药35例(23.33%),未正确选择降压药29例(19.34%)。

3 讨 论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出血后偏瘫、失语、肢体残疾甚至是死亡。其主要的发病原理,是由于患者的血压长期过高,导致患者脑内的小动脉出现硬化,进而在活动、睡眠过程中出现破裂、出血,造成患者脑部血肿,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是生命[2]。临床通过研究发现,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且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发病率较非高血压患者高,且发病后不易治疗,由于高血压与脑出血均为老年人群高发病,治疗过程中对老年人的影响较大[3]。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血压控制,是降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发病率的重要手段。患者一旦出现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症状,则要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就诊时间越早,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通过颅脑CT以及MRI检查,能够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临床指标,并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选择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以传统药物疗法与微创疗法进行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治疗。患者通过脱水、止血以及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出血症状,减少感染,但患者通过传统药物疗法治疗,需要利用自身的恢复能力消除血肿,达到治愈的效果,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见效慢,疗程长,通过微创方法进行治疗,患者能够在创口小的情况下及时清除血肿病灶,降低血肿与继发血肿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所选患者中,未能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患者150例(92.59%),其中未服药86例(57.33%),未按时、按量服药35例(23.33%),未正确选择降压药29例(19.34%)。实验组预后良好率92.59%,对比组预后良好率74.07%,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压为180/110 mm Hg以上患者56例(69.13%),220/122 mm Hg以上患者25例(30.87%),对照组血压为180/110 mm Hg以上患者42例(51.85%),220/122 mm Hg以上患者25例(48.16%),两组患者高血压情况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高血压是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高危因素,且患者未合理使用降压药为主要发病原因,患者通过微创疗法的疗效更高,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孙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及相关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0.

[2] 张元宝.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67-68.

[3] 梅花·尼合买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6):161.

R743.2

B

1671-8194(2016)29-0113-02

猜你喜欢

偏瘫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