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途径

2016-11-18胡晓惠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困难毕业生

◎ 胡晓惠

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途径

◎胡晓惠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逐渐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并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整体而言,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牵动着政府、高校教育部门、学生家长等诸多方面的利益,而且解决该问题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所以,高校针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就业指导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以在根本环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基于此,就需实现就业指导创新及重心迁移,分析导致就业困难群体出现的特殊原因,予以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帮扶、就业指导及心理健康辅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扩招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速,并且是就业形式严峻的整体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不断突出,并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业过程中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竞争力,导致就业困难,并且在群体化的状态下牵动着政府、高校教育部门、学生家长等诸多方面的利益,所以在社会各界正视并关注该问题的基础上,予以有效的就业指导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并逐渐成为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及成因

整体而言,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是在就业过程中因主客观因素而导致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而影响到就业过程中的自我就业选择,难以找到理想职位或容易遭受就业挫折的大学生人群。依据现今社会就业困难群体现状又如下类型划分。

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欠缺导致的就业困难群体。有相关研究表明,社会工作中毕业生需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换位理解能力、积极学习态度与方法等,依据就业困难毕业生特点分析而言,受自身性格、家庭因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会存在自卑心理或不善于交流与沟通,甚至在大学四年中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而在踏入社会,寻求工作与面试机会时,极易出现紧张与胆怯的心理情绪,影响自身才华与才能及潜力的发挥,进而丧失良好就业机会,面临就业困境,且存在该种就业状态的毕业生并非个例,逐渐形成就业困难群体。

基于生源地及性别差异而导致的就业困难群体。当前社会环境下,就业形式相当严峻,且在处于买方市场的整体前提下,用人单位有了更多选择,就业要求不断提升,进而存在明显的就业歧视现象,尤其女大学毕业生,因其自身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基本特质和社会责任,导致用人单位在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倾向于男生就业者,导致女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此外,我国地域广阔,且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导致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倾向于相对发达地区,导致存在“先择业、后就业”的思想误区,加剧就业压力,而且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也会依据地域特点,更倾向于熟悉某一地域风俗和方言及本地情况的毕业生,以更好地开展业务活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生平等就业和公平竞争的机会,进而导致就业困难群体出现。

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就业困难群体。当前在社会技能型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加大的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就业,就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在整体环境的影响下,一些重点大学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一般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注重科研而对学生课后辅导较少、欠缺责任心,且考试过于形式化等特征;部分高校学科设置具有明显的可向性,导致科学结构不平衡、文理发展落差大、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科建设不科学等现象,难以同现代化的市场需求相一致,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途径分析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问题的整体环境下,高校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工作,不仅秉承了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是体现高校教学品牌、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声誉的重要体现。但就高校毕业生就业群体的就业指导实际而言,其具有现实的艰巨性,故而需在指导过程中针对性、阶段性、分层次的开展具体工作。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高校与社会所需人才出现突出的供需矛盾,就业压力与就业竞争显著。所以,基于整体的就业形式,高校需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摆脱传统思维定势,并懂得客观合理的分析当前就业整体形式,以有效把握就业机会。比如,引导大学生主动创业、灵活就业,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此外,还可引导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与就业方式,把握就业机遇,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求职途径也实现了多样化,就高校毕业生而言,校园招聘最为常见,此外网络校园招聘、人才交流会等也在不但完善,依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大学生可多方面的选择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并大胆推荐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客观全面的分析自身,并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进而优化核心竞争力。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需进行充分引导,这就需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因该项指导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指导时更需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就业指导队伍,这就需高校配备与之需求相应的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国家法律法规、高等教育学、社会学依据具备开展职业指导与测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知识的指导团队,以更加专业有效的开展就业引导,满足就业过程中的职业性要求。此外,应用科学的指导理念进行引导,凸显层次性、整体性、针对性,保障就业指导符合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实际。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这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在此环境下形成就业困难群体,整体而言,在整体环境影响就业之外,毕业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原因,现今常见的,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生活和学习中的小小挫折都可以对就业造成致命打击。所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高校应同时开设心理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及常见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和承压受挫能力,提升就业自信心。此外,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就业过程中,在掌握丰富人际交往技能和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处理社会活动中相对复杂的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及职场的全新环境,基于此,高校可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与强化提供平台,并且在交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与平等,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成为就业中用人单位选择的关键,在整体环境的影响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并加大同社会各阶层的联合力度,如政府、企业等,进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与能力。而该过程中需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优化大学生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并且该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在教学改革的整体环境下需实现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强化基础操作与实践教学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科学研究及社会实践能力等,进而满足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强化自身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直接关系到现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并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前提下解决其就业困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问题,高校亦需在明确整体环境要求的状况下予以有效的就业指导,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力度,形成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合力,将就业指导渗透到高校教育及大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与领域,从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人际交往、综合素质等方面综合的实现人才培养,并努力实现就业指导调动全程化、专业化及全员化,以在不断优化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使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现今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就业机会与机遇,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困难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选择困难症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