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与控制
2016-11-17宋亮
宋亮
【摘 要】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的全过程中,均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型经济,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经济在企业的价值中占据重要位置,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企业发展和竞争力关键在于保持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竞争优势。对知识产权的风险控制是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特点及其风险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机密等,其本身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知识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日常生活中,很多重大品牌的知识产权价值远高于其有形财产,巨大的价值背后是面临的一定风险。
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独占性和权力不稳定性等特点。
1.时间性。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仅存续于该知识产权的有效期内,一旦该知识产权失效,企业面临的该知识产权风险即告解除。
2.地域性。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在该知识产权地域范围有效,受当地政策和法律保护,如果超出该知识产权的有效地域范围,企业将不再面临该知识产权风险。
3.独占性。知识产权是对知识产权权利的独占,而非对产品物权的独占,因此,企业对某知识产权权力控制下的产品使用、生产和销售行为就可能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4.不稳定性。知识产权是国家法律规范所创制的权利,受国家法律法规、部分地方规章制度或是行政规定所限制,其权力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知识产权风险指的是专利、商标、营销方案和机密等在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使用中被侵权使用、占用、引发矛盾等。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有知识产权无效预警、知识产权流失、知识被非法占有和遭受侵权纠纷。随着大量知识产权的涌现,尤其是专利数量的激增,以及知识产权信息获取不畅、收集难度大,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的困难加大。一些跨国企业在我国实施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技术标准化等手段已构成严密的知识产权封锁线,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二、知识产权风险成因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大体分为研发期风险、生产期风险和贸易期风险。
1.研发期风险。研发期风险是指在研究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时,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因未详细检索论证而进行立项研究,最终研究的成果因专利侵权而不能投入应用;研究开发时,因技术或管理等因素,导致技术泄露,无法申请专利;技术合作因合作陷阱,致使关键技术泄露;国外专利人对国内企业部署的专利陷阱,导致企业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后引发恶性竞争。
2.生产期风险。生产期风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选取未加技术鉴别和产权评价,采购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用料;对于生产或采购单位未进行知识产权归属的明确划分,可能造成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用专利技术作为投资,成为注册资本或者股本,可能因权力维护不善而丧失,导致注册资本缺失或股权丧失,引发投资纠纷。
3.销售期风险。在新产品销售活动期,企业没有通过注册商标和申请设计专利等方式对研究成果予以法律保护,面临被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在没有细致检索论证的情况下,申请专利、设计广告词、制作营销方案、注册商标,面临知识产权被侵权风险.对掌握的专利技术进行资料、广告等对外宣传,或在产品或在其他包装装潢上进行宣传,可能因对专利权的有效性监管不力,构成假冒专利行为而遭至行政处罚。将中国专利产品或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将中国专利或产品到国外参展,可能因没做目的国专利侵权分析而遭至涉外专利侵权纠纷。
三、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的全过程中,均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控制知识产权风险要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和规划目标,建立和企业目标相称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我公司为例,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在研究工作开始初期,研究人员不断对拟立项内容进行检索论证,保证研究开发的产品产权有效;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研究完成,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申请相关专利,给予研究成果法律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规范化,在企业对外的各种合同中着重明确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避免因表述不清而引发矛盾纠纷;与此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让企业更多人参与其中,收益其中。公司与业内多家知名公司开展友好合作,专门聘请部分顾问对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邀请参与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决策,为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专业指导,尽最大可能避免不必要风险。
此外,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应用上,应健全合理的监管机制,保证申请的权力始终处于可控的监管之下,保证专利有效。在对外装让专利技术时,要对合作方信用等级、履约能力进行摸底掌握,保证双方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切实履行。在签订合同时要选择利己的价款支付方式,确保价款实际履行效果。在签订合同时要选择对己有利企业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利用专利技术作价对外投资,要委托国家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及时办理国家规定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权人变更登记手续,并要始终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在宣传期间要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在产品或包装装潢上标注专利,要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标注的规定,防止构成假冒专利行为。国内引进国外技术要进行拟引进技术的国内外专利分析,弄清其专利分布,专利权人分布,确定引进策略,尤其要弄清国内专利情况,防止引进技术专利侵权。企业将中国专利产品或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将中国专利技术或产品到国外参展,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其次进行目的国专利分析,弄清相关技术的专利情况,防止专利侵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对产权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所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深入掌握,并了解国家和本地区科技、知识产权政策和有关行政规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前的可行性分析和国内外检索机制,弄清拟研究开发项目的现有技术状况,避免重复开发。对基层的业务人员加强法律知识和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法治思维,提升风险防控效果。
总之,知识产权直接关系企业的竞争力,知识产权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建设发展。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符合企业利益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四、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知识产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也是一个单位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立命之本,企业应该认清当前知识产权面临的风险压力,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利益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企业应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配备知识产权专业队伍,鼓励知识产权创新和应用,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将知识产权权益保护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促进企业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惠君谈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控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3年,(5):139-142.
[2]杨国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概况[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王沛蓉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要点及解析[J].投资与合作,2011年,(1):146.
[4]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