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6-11-17蒋文明孔志文陈广伟
蒋文明 孔志文 陈广伟
截止2015年底,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72亿辆。因此,伴随而来的是汽车后市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特别是汽车保养和维修方面的人才缺口会不断增大,同时,现在很多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毕业生又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如何改善现有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2004年,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培训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从而也对汽修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外,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指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因此,以往在教学中采取的“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此,我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干课程逐步实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
一、“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简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型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多年前,我国就在中职学校中进行过对“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由于国情不同,“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没能得到广泛推广,但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此基础上,我国交通技工教育研究会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中职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置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在“模拟工作环境”中,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由“双师型”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技能边学习专业理论,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二、“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课程中的应用
(一)本课程的定位分析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础专业理论和基本拆装以及对故障初步诊断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体现出逐步提高专业技能、满足岗位能力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使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汽修人才。
(1)面向的就业岗位
主要培养立足于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具备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能在经营、服务一线从事汽车销售与快保维护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2)岗位能力分析
我们根据目前企业(包括汽车4S店和汽车综合修理厂)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和企业专家的研讨建议,并按照育人优先的原则,总结得出汽车后市场的技术服务人员,应具备以下三大方面的能力:
①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心;工作中的团队协助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
②专业能力:专业工具、量具、设备使用和安全操作能力;汽车简单维护与保养的能力;汽车综合故障初步诊断的能力。
③拓展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工作结果评价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与思路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设计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至关重要。为此在一体化的教学中应根据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找出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发相应的课程单元,再结合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加以整合,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并在每个模块或课程的设计中,都要贯穿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一体化教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理实一体化”教材、信息化教学平台中的教学录像、3D虚拟软件的模拟练习,观看教师的教学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完成各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分层教学”。
(2)教学内容的选取
①根据本专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实践教学条件,合理整合和选取《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的相关内容。
②兼顾职业技能证书考证(汽车维修中级工)选取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③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如:技能提升方面,从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甚至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学历提升方面,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
最终,我们通过对汽车4S店、汽车快保店和汽车综合修理厂的汽车发动机维修保养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学习领域设计了6大项目,共15项学习任务,具体如表1 所示。
(3)教学条件、方法与手段
2013年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功申报并获得了国家财政重点专业建设400万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以创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为契机,进行了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场地的调整和配置,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发动机、底盘、电气和整车综合实训车间,同时在实训车间建立了五个多媒体教学区。另外,在校内还建立了壳牌快保模拟运营店,对内承担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对外承接各类车辆的维修保养业务。理实一体化实训车间的建设,为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如多媒体的应用,现场教学,启发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等,课堂周围就是实物,再加上统一的工作服装,车间“6S”管理制度和课堂“十分制”管理制度等,使学生有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的感觉,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后,学生都能接触实物,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理论教学也比较容易进行,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教学准备与实施
每一堂课教师应先安排好理论与实操的合理搭配,先由教师与车间管理员一起准备好实操设备、工具和劳保用品等,该过程也可由学生辅助授课教师一起完成,授课教师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明确无误,而且对所讲授的部件要多次进行实践拆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推广到其他车型的相关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师本身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对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统一穿工服打卡进入车间,遵守实训车间的一切管理制度,服从教师的统一指导。
(5)过程考核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考核体系也应与原有的考核体系有所不同,更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 0 %,理论成绩占3 0 %,实操与现场答辩成绩占4 0 %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情况和职业素养评定,理论测试则通过信息化课程平台的测试环节来完成,实操考核标准参照汽车维修工考证和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另外,打破传统的一次考核定成败的模式,每个学生均有两次考核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信心来参加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我们也欣慰的看到少数确实由于个人的能力问题和平时有点惰性的学生,由于第一次考核成绩不理想,一想到还有一次机会,他们的自信心又有了,第二次考核时,他们会不断的去问老师或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应该怎么做,然后再抓紧练习,争取考核通过,也取得了以考促学的目的。
(三)典型课例
本案例选取了项目1“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检测”中的任务3 “发动机正时带与正时链的检查和更换”为例,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设计。
(1)首先选取案例,明确教学内容与任务:一台5气门奥迪2.0T发动机,该车由于一直没有保养导致正时皮带断裂,汽车发动机不能发动,解体后发现该发动机活塞有一个大的凹坑,气缸盖也有一个被断裂的气门打出一个很深的凹坑,车主说该发动机已经解体3次了,气门加起来断了10多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万多元! 本任务是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会得出,得到此工作任务后,我们做了如下处理,分析企业工人完成发动机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依据这些知识和能力我们确定了学习内容,如图1所示,为了完成这些学习内容我们设计了学习任务。本学习任务隶属于发动机机械维修学习领域课程,本学习任务的完成为学习领域课程当中的其他任务起到了承接和铺垫作用。
(2)教学准备。为完成本任务我们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源,一个是教学环境,我们布置了理实一体化的实训车间,包括理论学习区和实训区,配备了多媒体平台和黑板。同时准备了5A-FE发动机实验台架、拆装台架、常用工具和专用工具等。
(3)教学组织。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6~8名学生,选1名学生担任组长兼任质检员角色,其他组员分别担任信息记录员和工具设备管理员。
(4)教学方法。本学习任务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并在不同阶段使用了实践法、讲解法、演示法、竞赛法和讨论法。
(5)学习过程。本课从展示学习任务入手,先描述学习任务,再引入实际案例帮组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任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知识准备环节,利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在学生任务工单中以填空,完成表格等形式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制定工作计划环节,学生根据已明确的任务,利用信息教学资源平台自主学习,通过查阅手册,观察工作对象等方式独立制定出本任务的初步工作计划。
小组展示,做出决策环节,各小组展示自己拟定的工作计划,教师组织组间讨论,并共同完善工作计划,得出最优方案。
实施工作计划环节,学生按照已制定好的工作计划,按工艺要求,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操作,为了使工作质量得到检查和控制,在学生任务工单中放置了拆装重点环节的工艺要求,学生需在实施过程,完成相关部分的填写,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关键环节重复检查,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并解决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在工作完成后,教师组织担任质检员的组长检查各工作组任务的完成质量,组织担任工具管理员的组员检查工具设备的清洁、维护、摆放以及有无丢失和损坏情况。
教师讲评,教师点评各组的工作实施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强化训练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技能竞赛,此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训练,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竞赛评价,这里有小组之间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得出小组排名的先后顺序,分别为小组成员加上6、5、4、3、2、1的平时考核分。
评价反馈:这里主要是指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在自我评价方面通过提问、连线等方式考察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在小组评价部分设置了相关评价内容,包括组员的工作过程评价、完成情况评价、知识和能力掌握的评价,在此环节还增设了小组成员自由提问环节,一是可以更深入全面的考察被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二是还可以考察提问学生的发问能力,在这一环节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6)学习拓展。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布置思考题:根据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和同步带传动(正时带传动),而目前广泛采用的是链传动和同步带传动,请根据所学内容,通过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平台,查找卡罗拉发动机(IZR)机械维修手册,看看能否制定该发动机正时链条的更换计划和更换步骤?并通过学习平台提交本次作业,以便下次课进行点评。
三、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第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精心策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相应的信息化课程平台应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从教学效果看,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统一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小组竞赛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二,任务工单中的问题设置难易适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完成情况良好。从课后的学生访谈中得知,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提示使任务工单显得比较活泼,而且对规范完成工作任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评价和反馈部分的小组评价里面设置了小组成员自由发问环节,提供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