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途径的探讨
2016-11-17关扬
关扬
摘要:目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成功的人数相对来说很少,其中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创业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创业技能较弱,无法准确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在管理上缺乏经验,同时对风险的预测和治理存在明显的弱势。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途径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创业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技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20-02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递增,这无疑使就业问题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国家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并提供了创业资金以及诸多的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很多大学生的创业仍然夭折。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不足有关,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技能教育,缺乏创业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困难打败。因此,高校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这些不足之处,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的创业道路能够走得长远。
一、当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观念不科学
创业从其字面上理解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业务开展,需要创业人实现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到知识、经验以及价值的输出的过程。创业过程的关键是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在面对商机时需要果断出手,但是现代多数的大学生都会选择观望徘徊,使机会从手边溜走。即使抓住商机,很多学生不懂运用和挖掘,无法将商机转化为财富。同时,很多家长的思想对大学生的创业理念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大学毕业后必须能够有一个体面工作,如果选择开小店创业是特别没有面子的事情,因此很多学生要么怀揣创业的梦想为了面子而选择就业,要么无法做到从零做起,在创业过程中希望能够“一口吃个胖子”。[1]这些思想对大学生的创业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必须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念。
(二)创业素质较低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高校时比较有优越感,但是一旦毕业后会显得缺乏创业自信。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害怕面对创业的失败。由于多数大学生自信的缺乏,使其对前途充满悲观,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会积极地去争取机会,或者在遇到问题时一味选择退缩。学生自信缺乏与其知识的积累和自身的素质有关,多数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中,比较重视具有应用性的学科和工具,主要为英语、计算机等,而其他方面的知识却相对比较欠缺,所以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缺乏底气,因此提升创业者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市场意识缺乏
由于学生的市场意识不强,所以盈利能力相对比较弱,很多大学生创业公司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公司的发展中没有遵循经济规律,无法有效地打开市场,那么公司必然面临失败。通过和一些创业学生的交流可知,很多学生在与投资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强调其技术的先进性和独特性,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明确的地阐述产品的市场空间,对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等完全没有概念,因此很多学生在融资的过程中都会失败。
(四)管理经验不足
学生创业主要的卖点都是技术,但是从其开始筹建公司就需要加入管理技能和经营技能。如果学生缺乏管理经验,那么公司很难得到有效的发展。创业团队是由很多性格、能力不同的人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如果公司要想得到长期的发展,必须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与各个角色的匹配度,这样才能够使公司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得到逐步的实现。但是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得公司的发展计划都是纸上谈兵,无法进行有效的运行,最终导致公司夭折。
二、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路径
大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离不开高校的教育支持,所以要想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必须加强高校的创业技能教育。
(一)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与本校的教育模式以及专业等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创业课程进行探索,构建完善的创业技能教育体系。首先,消除专业间的壁垒。高校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文、理、工科的知识进行渗透和融合,加强通识教育。[2]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将未来的创业意识、能力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经济和人文的背景,进而更好地从事创业活动。其次,开设专业的创业课程。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至少学习一方面的创业课程,课程需要具有系统性,涵盖创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创业理念、计划、融资、管理等问题,同时还要了解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技术竞争管理等相关知识,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基本的创业能力。最后,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教师通过走访各个企业,为学生收集创业中的问题、经验等资料,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总结出创业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
(二)注重创业的平民化
高校学生虽然共享着同等的教育资源,但是学习效果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传统的大学生创业中,一般都是优等生的专利,但是在高校扩招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创业已经趋于“平民化”,不仅一些优等生会选择创业,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都纷纷选择创业。而且对大学生创业的跟踪显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创业成功率并不比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低。而且成绩不理想学生创业的拓展也使得技术型创业逐渐向平民化的报刊、餐饮等创业形式转变。因此高校要认识到这种转化,在创业教育中逐渐向平民化转化,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技能提升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业几率。
(三)丰富创业内容
大学生创业不仅要有相关创业基础理论方面的支持,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意识主要指创业实践活动对创业者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的作用,是支配创业者行为以及提升创业素质的主要手段。通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够促使大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开拓,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3]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局势并不乐观,创业的环境更加复杂,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并用坚毅的心态去克服困难,从而为学
生的创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更善于与人交往,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情绪,从而使创业的过程更加顺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从业渠道,创业虽然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价值,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的风险和困难。因此很多学生面对创业望而却步,有的学生的创业之路夭折,能够成功的寥寥无几。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担负起其教育的职责。在高校的教育中加入创业教学,提升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同时积极开展就业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在将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马志强,李钊,王剑程等.基于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创业服务价值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169-174.
[2]方卓,张秀娥.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吗?——基于六省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38(07):41-56.
[3]尹忠红,郝振河,郝欣等.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