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分析

2016-11-17许雪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习习惯小学

许雪娟

【摘 要】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开始的阶段,此时的语文学习除了教会小学生常用的汉字、词语以及基本的语法以外,还要着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其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语文学科是小学的基础性学科,小学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对学生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小学是一个人的学习开始的阶段,而语文是学生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这就使得语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目标,除了教会小学生常用的汉字、词语以及语法以外,还要教会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一、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学习的自制力较差

小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学习生活,还没有形成强大的自制力,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导致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学习上。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容易走神,喜欢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画画、发呆等等,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才能保持其注意力的集中。对于语文作业,小学生一般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而且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喜欢打岔,做作业的效率低下。

2.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没有学习动力当然不能很好地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学生对数学和外语给予过多的关注,导致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语文成绩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很大提高,进一步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反映特别不欢喜写作文,觉得写作业是所有作业中最难的,因为自己没话说,不知道写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也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课,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缺乏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平时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也不高,因为觉得自己的语文成绩就那样,不会好到哪里,也不会坏道哪里,缺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语文学习中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首先在课堂上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自己不愿意思考问题,对老师讲解的内容照抄照搬,没有自己的见解。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会发散性的思维以及创新精神。不少学生的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作业,有时甚至替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进一步造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对作业答案十分信服,不会发挥自己的个性给予创新性的解答,也是导致学生依赖心理的一大原因。

4.不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不少小学生在写字时经常出现笔画不对的情况,在教师的纠正下才能改正,而且容易出现第二次错误。还有不少学生的书写习惯较差,具体表现为书写潦草,作业本杂乱,经常在作业本上发现乱写乱画的东西。而且小学生的坐姿也存在较大问题,喜欢趴在桌子上写字,导致写出来的字迹混乱,不够清楚明白。在考试中,审题经常不仔细,看到题目就开始写,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导致写的往往不对题。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学习习惯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产物,必然受到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教师教育法的影响 ,导致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是以分数为最大追求,小学也不例外。学生的升学以成绩作为基础,评定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以学生的分数为主。这就导致小学生在学习学习之余,还要上很多课外辅导班,进而压缩其学习时间,加大了学习压力,凡此种种都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学习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也不得不采取题海战术,通过不断给学生做题目来提高其成绩。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反感,进而养成抄袭、敷衍等不良学习习惯。

2.语文教学的研究不够

目前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普遍比较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上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当前网络发展迅速,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传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老师单纯讲解课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根本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

3.新课改没有得到落实

新课改是指在发掘本土课程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掘语文的教育资源。但是目前不少语文老师没有及时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使得学生依然是按照老一套在学习。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许多老师对于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不以为然,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能完全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

1.使用精神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在要使用多种激励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包括语言激励、榜样激励以及目标激励。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适时给学生以合适的语言刺激,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在心理上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给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进行。每当学生完成目标要给与适当奖励,强化学生的信心与主动性。选择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习惯,用榜样的力量来帮助学生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2.加强教师的技能与知识培训,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

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积极参加进修培训班,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进而满足学生日新月异的知识需求。同时还要注重学习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解决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要多向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学习,向他们取经,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增长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自己失败的教学案例要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3.贯彻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标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生硬的讲解课文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要,要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努力生发引导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课堂上要创建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形成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上课时尽量保持年轻的心态,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良好习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的,需要老师不断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发挥监督者的作用,对于不能坚持的学生及时提醒并改正其学习方法。同时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与学生,因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相对单调的过程,需要学生持之以恒。不断积累进而到达质的转变,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贾洪波.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74-74.

[2]程静.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6,(8):68.

[3]马玉秀.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9):187-187.

[4]郑燕婷.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14-15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学习习惯小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